本篇文章896字,读完约2分钟
“近年来,中国的商业航天产业一直在蓬勃发展,势头良好,但他们担心资本会蜂拥而至,而不是赚到钱,他们会失去这笔钱。”作为中科院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的高级顾问,顾一栋今年关心的是如何推动中国商业空间的进一步发展。
顾一栋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商业航天活动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营利活动。在国际上,太空领域逐渐形成了军事、政府和商业三方对抗。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美国在轨卫星有576颗,其中132颗为政府卫星,146颗为军用卫星,286颗为商用卫星,占总数的一半。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动航天领域军民融合技术的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航天活动,商业空间也迎来了“春天”。“目前,我国各方提出的商业卫星计划令人眼花缭乱。据粗略统计,有十几个计划正在实施或已经披露,发射了572颗卫星,通信和遥感各占一半左右。”顾一栋认为,目前各种商业发射计划的市场需求调研和业务前景预测不够充分,风险意识不强。例如,遥感卫星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实际的市场需求。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委副主任谭永华代表观察,受SpaceX的启发,国内许多民营资本也开始投资成立民营航天科技企业。“但是国内的商业空间,很多都是资本运作的结果,确实竞争激烈。在每个人都向前冲后,海浪最终会冲刷沙滩。”谭永华说道。
“商业空间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同时,航天产业也是一个高技术、高投资、高风险的特殊产业。制定具体规范和政策,鼓励和引导商业空间有序发展。”顾一栋建议道。
在谭永华看来,我们应该在这些方面向商业太空强国美国学习更多。"太空探索公司的迅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美国在商业太空领域的体制机制."谭永华表示,SpaceX收到了美国军方和政府的大量订单。与此同时,美国军方也向SpaceX解密了大量空间技术。此外,双方在发射场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合作。
就中国国内情况而言,顾一栋认为,一方面,应采取具体措施支持商业空间的发展,如给予税收和信贷优惠,提供基础设施利用和技术标准服务等。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商业空间热潮中出现的一些计划和目标重复、投资不合理的现象,我们应该加强引导,避免因急于上马而可能造成的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