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9月2日,科技日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已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前列。然而,蓬勃发展的势头中也隐藏着暗礁。在9月1日至2日举行的2018中国汽车工业发展(TEDA)国际论坛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比往年受到更多关注。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从工业规模来看,200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不到500辆,预计今年将达到150万辆。从技术水平来看,主流新能源乘用车的行驶里程已经增加到300多公里。从国际竞争力来看,2017年,四家中国企业将跻身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名。

“但我们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仍处于逆水行舟、退而不进的关键阶段。”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岭在论坛上指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三大风险”。

第一大风险是结构性产能过剩。宋秋岭解释说,从结构上看,国内新能源汽车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该行业有盲目扩张和投资过热的迹象。一些低水平企业采取低质量、低价格的竞争来扰乱市场,影响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第二大风险是市场竞争。这种竞争不仅来自传统的燃油汽车,也来自外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料汽车之间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先进新能源汽车之间仍有很大差距。”宋秋岭说。

财政部关税司司长封金平在论坛上介绍,自今年7月1日以来,中国已大幅降低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涵盖整车税目的78%和零部件税目的81%。这无疑会给处于初始加速期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带来生存压力。

第三大风险是资源和环境的限制。宋秋岭解释说,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增加,全球对金属资源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然而,中国的主要动力电池,如锂和钴,资源短缺,对稳定的资源供应和稳定的价格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动力电池回收和电力清洁问题日益突出。

同样,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汽车工程教授高在论坛上呼吁,要尽快解决国内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中的诸多问题。

“纯电动汽车的最大风险是电池的安全性,因此有必要确保电池的安全性。”高认为,目前我国没有电动汽车年检制度,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密封失效或保修期满后缺乏管理,隐藏着许多安全隐患。

在谈到全面开放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新挑战时,高认为,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大量国外新能源汽车品牌将进入中国市场,2020年后国内电动汽车的竞争格局将发生全方位的变化。

此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也是本次论坛的热门话题之一。

“目前,国内动力电池技术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新能源汽车的一些关键部件仍由他人控制。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完全落后。同时,产品质量也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宋秋岭指出。

就燃料电池技术而言,高说,膜电极占燃料电池堆成本的70%,相当于燃料电池芯片。然而,目前中国还没有突破这一“瓶颈”关键技术。(记者李媛媛)

标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多重风险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lsbsy/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