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54字,读完约7分钟
”省长点名表扬了代表委员,沾化冬枣变得更出名了。然而,如何让沾化冬枣更甜,更好地吃,卖更多的钱也给我的枣农增加了压力。”2017年初在沾化区下洼镇召开的“沾化冬枣产业创新与推广”座谈会上,沾化冬枣上省政府的报告引起了沾化枣农的热烈讨论。
沾化冬枣近年来备受瞩目。在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上,沾化冬枣在初级农产品类别中排名第27位,品牌实力为815,价值为54.93亿元。至今,已成功注册“沾化冬枣”地理标志认证商标,并连续两届获得“山东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和“滨州市市长质量奖”。
“只有不断进行沾化冬枣供应方面的结构性改革,打破传统生产模式,培育新的动能,创造新的业态,不断完善沾化冬枣品牌,农民才能继续稳步增收,打造百年品牌和百年富民产业。”滨州沾化区委书记丁奉说。
“孙模式”流行
“沾化冬枣现在很有名,但有些枣农片面追求产量,冬枣品种也退化了。红枣不好吃。谁会买它?!”沾化区冬枣产业办公室主任郭庆红并非没有担忧。2017年早春,沾化区围绕枣农观念更新和沾化冬枣品质提升,实施了间伐、培肥地力和品种改良工程,全面推广了肥水一体化等多项新技术的应用。绿色产品认证基地从15万亩增加到3万亩。
夏洼镇孙茜村的枣农孙连续五年被评为“沾化冬枣状元”。2016年,他种植5亩“沾东2号”冬枣的收入为44万元。其他人的冬枣价格从每公斤5元到20元不等。他的冬枣一公斤装100元,没装的一公斤装50元。他每亩收入相当于别人的六七亩。今年将有5万个冬枣装袋,预计产量为2000公斤,5000公斤不装袋,总收入超过50万元。
“我的方法是找到种植消费者喜欢吃的枣的方法,这符合消费者的口味。“孙把他的枣园控制在每亩90株以内,每亩产量控制在1500公斤以内。采用冬枣套袋技术。为了保持土壤的渗透性,在树与树之间种了草。实施水肥一体化模式。所有的有机肥都施用了。孙种植的冬枣酸甜适口,糖度好,酥脆可口。它的优良品质赢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孙种的冬枣供不应求。冬枣种植前按1 空出售。今年的日期也按1 空排序。
“太阳关鹏模式”已成为沾化冬枣推广的关键生产方法。2017年初,区政府发布了《关于推进沾化冬枣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在全区50万亩冬枣园中,从追求产量到追求质量,每亩110株以内,已疏伐30万亩。同时,按照“减密度、增光、减产量、增质量、减化肥、增有机肥”的“三增三减”要求,实施科学、高效、生态的种植管理模式,打造绿色冬枣,实现无公害冬枣向有机冬枣的标准化转变。
夏洼镇冬枣种植大户丁太平在2016年沾化冬枣大赛中获得特等奖,通过模仿“太阳关鹏模式”将亩产从4000公斤降至2000公斤,提高冬枣品质,每公斤售价80-100元,收入27万元。“我过去种40亩,卖20多万元,现在种20亩,卖27万元,质量还不错。”丁太平很欣赏“孙模式”。
沾化有一个“冬枣高端研究协会”
“目前,沾化冬枣在销售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大宗商品的大量出现,不适合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我们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生产更多更好的绿色优质沾化冬枣。”沾化区委副书记、区长刘长海说。
在沾化冬枣研究所,农民专家于宏昌正在与北京林业学院合作研究“沾化冬枣2号的提纯和沾化冬枣3号的栽培”课题。“品种的提纯更新和新品种的培育是沾化冬枣产业的生命。”俞宏昌和他发起的以枣农为主要成员的“沾化冬枣高端研究协会”,注重初级产品与终端市场的信息对接,不断为枣农提供科研技术服务和市场需求信息。
在夏瓦镇马屋村冬枣高标准示范园里,枣农王长庆正在安装捕虫板和捕虫灯。“现在基本上不需要任何药物。这被称为物理害虫控制。”到目前为止,沾化区已推广冬枣生态栽培3万亩,近30万亩实施了“树间深沟施用有机肥”技术。在夏洼、古城等沾化冬枣产区,物联网技术覆盖了20多个冬枣生产基地,覆盖面积6000亩,对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追溯监管,实现了标准化和精确化管理。
“2016年,沾化区冬枣总产量将达到6.55亿斤,销售收入将达到25亿元。沾化冬枣产业产值将连续7年超过30亿元,冬枣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连续5年超过8000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郭庆红说道。在这组数字的背后是新型商业实体的兴起,如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大型专业家庭和家庭农场,它们与农业和超市、农业和企业以及电子商务流通相联系目前,沾化区有30家冬枣销售龙头企业,建成5.4万亩高标准农业企业对接基地和农业超级对接基地,526个冬枣专业合作社和33个家庭农场。我们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了1000家冬枣专卖店和5个出口基地。
推进冬枣“新六大生产”
夏洼镇草庙村的枣农马长林是有名的“村官”。最近,我们正忙于建设冬枣加工厂。鉴于当地冬枣产量大,市场日益饱和,枣农收入增长缓慢,马长林投资600万元启动脆皮冬枣深加工项目。他和他的合伙人建立了年产200吨的“空气膨胀空心脆枣项目”。充分成熟的冬枣通过高科技技术在真空的低温下快速脱水,实现冬枣初级产品8-10倍的附加值。目前,沾化区有28家红枣加工企业。
夏娃是沾化冬枣的原产地。依托10万亩冬枣园,拥有国家“AAAA”级生态采摘旅游景区。2016年,将有40多万游客,旅游收入接近2亿元。
“拓展沾化冬枣产业链,提高冬枣农民的收入,实现高附加值和旅游速效,是冬枣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如果沾化冬枣的品牌很漂亮,农民的口袋就会膨胀得更快,”夏瓦镇党委书记郭良勋说。2017年,该镇以全球旅游理念完善了下洼生态旅游公园的内部功能。依托冬枣品牌资源优势,建设冬枣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科研院所,打造集旅游、文化传承、科研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旅游示范点,使枣农发展“赚旅游钱”、“产三种钱”。
电子商务销售成为主导
近年来,沾化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上销售。全区有3000多家注册的沾化冬枣销售网上商店,每年用电销售冬枣6000多万斤。
通过使用“互联网加”模式,建立沾化冬枣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引导大型种植者、合作组织开设网上商店。积极与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合作,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准确定位消费群体,实现按需定产,完成销售。今年网上销售预计将超过2亿斤,占总产量的近三分之一,迫使枣农不断提高沾化冬枣的质量。
沾化区投资300万元在沾化冬枣博物馆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作为电子商务企业和个人电子商务的孵化器,它建立了一个会议、培训、接待和物流中心,将于9月下旬投入使用。2017年,沾化电子商务协会将与区商务局、京东商城合作举办“第二届沾化冬枣电子商务节”,进一步搭建沾化区农产品生产经营实体与主要电子商务平台的沟通渠道,深化与主要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不断提升沾化冬枣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在古城镇“到村网”电子商务销售中心,店经理刘孟正忙着准备参加“第二届沾化冬枣电子商务节”的相关活动。2016年,刘孟通过电子商务销售了130万斤沾化冬枣,销售收入达到800万元。目前,它已经在网上预订了20多万斤和190多万元。(沾化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