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95字,读完约8分钟

8月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力度的通知》,要求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施全链条打击。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向各地发出通知,从本月开始在电子商务领域开展为期四个月的专项活动...为什么在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市场背后,假货现象屡禁不止?该平台应处理什么样的“假货”,谁将是主要的防伪力量,以及如何解决假货的生产和销售?所有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回答。

创新监管让假货无处藏身

平台应该对待什么“假”

假冒名牌和低得离谱的价格;新的在线购物和社交网络平台已经成为假冒产品的“灾区”。

“正品苏泊尔电饭煲3L108元开始卖”,“L7蓝牙耳机9.9元卖”,“vjvj X21S全屏幕智能手机398元”...最近,一名记者登录到一个电子商务购物应用程序,被这些熟悉的品牌名称“模糊”了。APP主页上满是宣传图片,类似于“Supor”、“i7”和“Vivo”,但具体参数和其他信息未知。据一位假冒手机买家称,这些产品质量低劣。据了解,这种现象并不是唯一的。

创新监管让假货无处藏身

近年来,随着网上购物的广泛普及,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速。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2017年中国网上购物市场规模超过6万亿元,同比增长29.6%。随着市场容量的增加,假冒产品也悄然入侵电子商务领域。

一些专业人士分析说,假货经常出现在低门槛、多用户、高利润和低成本的产品中。不合理的低价和无止境的促销是这种“假货”的最大卖点。与此同时,网上购物和代他人购物等新的网上购物方式也助长了假冒产品的泛滥。微信朋友圈和聊天已经逐渐成为假冒产品的流通渠道。

近日,深圳警方查处了一家非常受欢迎的京东商城,涉嫌销售假冒正规品牌手机配件,涉案金额近200万元。今年上半年,江苏一家法院审理了一起案件,被告因在朋友圈销售肉毒杆菌毒素和透明质酸品牌假药被判刑。去年,浙江一家法院判决了一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案件,因为一家淘宝店主在其网店上销售了一个著名品牌的假冒皮带...

创新监管让假货无处藏身

在现实生活中,从假冒伪劣商品“与名牌并列”到相关的虚假宣传,消费者不知所措,经常“受打击”。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相关数据,上半年全国消费者协会受理的消费者投诉占24.6%,虚假宣传占8.9%,假冒伪劣占3.3%。

假货是指为获取非法利润而非法制造和销售的假冒伪劣商品,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和他人的知识产权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吴申国认为,目前,电子商务市场从业人员的整体法律意识还有待提高,对制售假冒商品涉及的知识产权等问题认识不足,容易诱发假冒商品问题。

“虽然电子商务平台‘制造和销售假冒产品’,但消费者‘知道并购买假冒产品’的现象不容忽视。”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主席、工业创新与发展委员会秘书长朱玉清分析称,一些消费者看重所谓的“成本效益”(低价格和相似的性能),其他人则希望用比较的心态来使用假冒品牌产品,而大多数消费者缺乏辨别假冒产品的能力。

创新监管让假货无处藏身

谁将是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主力军

电子商务平台应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严格把关,履行职责,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2017年7月,中国第一个电子商务平台起诉这家网店销售假冒产品,淘宝店主销售假冒猫粮被判12万元。

今年年初,一家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注册实名网店的公司因销售假货被罚款8万多元。该公司拒绝接受这一决定,并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驳回了诉讼。

这个平台不应该偏向假卖家。伪造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假货不是电子商务平台的‘专长’,但假货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扩散速度特别快。”朱玉清认为,首先,网上销售假货的成本很低。经过调查和关闭,一个新的平台或“马甲”可以“重新走出江湖”。第二,电子商务平台是开放的,使得监管更加困难,假冒产品难以追踪,假冒销售难以获得证据。

创新监管让假货无处藏身

事实上,电子商务平台本身具有打击假冒商品的优势。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电子商务平台应该加强规则,以便调查和处理假冒产品,从而避免冗长的诉讼,提高假冒效率。此外,电子商务平台持有的大量数据和销售信息也是造假的有力证据。

据了解,许多电子商务平台都部署了防伪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推广假身份模型、实时拦截系统等技术的基础上,阿里巴巴推出了“诀窍快车道”计划,95%的侵权投诉可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其拟创建的反假冒联盟在一年多时间内向全国各地的公安机关发送了约200条假冒线索。

JD.com严格检查供应商和商人进入和履行合同的资格。JD.com引入了资格审查制度,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建立了商品质量管理系统,并与当地工商、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消费者协会和其他部门共享质量数据。

但是,一些电子商务平台从业人员提醒,电子商务平台直接业务中的一些商品需要通过中介代理进行更换,这使得电子商务平台无法判断商品的情况。此类机制漏洞或人为因素也应予以考虑。

“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声誉,营造良好的行业氛围和行业生态,并通过承担主要责任和积极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使各方受益。”吴申国认为,长期坚持可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理解,并鼓励企业不断创新,以提供更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但这种良性循环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

如何治疗制假售假

提高非法成本,建立问责制度,创新监管,形成合力。

关键是要杜绝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假冒商品,加强法律限制,提高制售假冒商品的非法成本。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第一部综合性法律《电子商务法(草案)(三稿)》中,增加了明确的“防伪”条款:如果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道平台经营者销售的商品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应当依法与平台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创新监管让假货无处藏身

“假日治疗平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增加,但要实现突破,仍需要电子商务平台、消费者和监管机构的共同努力。”在吴申国看来,电子商务平台不能仅仅作为裁判。相关监管部门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模式进行监督管理创新。

去年,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成立了一个数据中心,专门打击电子商务欺诈。它使用云搜索平台从整个网络中检索关键词,并监控所有社交平台的投诉。近日,河北省提出建设省级网络市场监管平台,完善网络运营商数据库,并计划在3年内初步形成新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

相关的特别行动也在进行中。除了最近的重磅打击——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地方知识产权局在电子商务领域开展为期四个月的专项整治,今年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其他部门联合发布了“2018年互联网市场监管专项行动计划”,将严厉惩罚假冒伪劣网络商品的制造和销售,并探索建立一个全链监管机制。

“消费者是电子商务防伪活动的最佳监管者,”朱玉清认为。“要真正做到投诉有效,杜绝假冒产品,必须建立简单高效的反馈管理机制,建立问责制度,降低消费者的反馈成本,采用激励机制。”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都是新事物,它们的秩序和规则的建立仍需探索。目前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假冒产品问题为我们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陈认为,“随着《电子商务法》的颁布和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成立,互联网治理不断加强,这将为真正根除电子商务假货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新监管让假货无处藏身

记者笔记

电子商务打击假冒商品需要很长时间。

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催生了多样化的经济形态,电子商务平台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电子商务的兴起畅通了消费渠道,培养了消费习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虚假平台的出现却“刺痛”了消费者的眼睛,伤害了普通商家的心,破坏了行业发展的秩序。

伪造是意料之中的事。较老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越来越意识到打击假冒商品的重要性,新兴的电子商务平台应该吸取“教训”,并对假冒商品进行接力。严格的监管可能会给该行业带来阵痛,但整个行业都值得“为此付出代价”

此外,假货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低价。这就要求商品经销商正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商品,从而不断挤压假冒产品的生存空间,维护市场秩序。

目前,电子商务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取得稳步进展仍需要不断探索和长期成功。以电子商务打击为代表的一系列治理行动,将为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记者吴山)

《人民日报》(2018年8月16日,09版)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创新监管让假货无处藏身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lsbkj/2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