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6字,读完约5分钟
图为第24届石油化工产品博览会在伊朗德黑兰举行。(资料来源:新华社)
当地时间6月10日中午,德国外长马斯在结束与伊朗外长扎里夫的会谈后,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联合记者招待会。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扎里夫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双方进行了认真、长期的对话,充分表达了各自的观点。”他强调,伊朗一直遵守伊朗核协议,但美国对伊朗发动了“经济战争”。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应该对中东目前的混乱局面负责,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是“结束美国和伊朗之间的经济战争”。扎里夫敦促欧洲“平衡美国对伊朗实施的严厉制裁所带来的损失”,并维护伊朗的经济利益。关于德国方面准备的其他议题,如伊朗弹道导弹计划以及德黑兰在叙利亚和黎巴嫩的代理民兵组织,扎里夫说:“在讨论其他问题之前,我们必须首先确认我们将在核协议上达成什么。”
与扎里夫的“滔滔不绝”相比,德国外长马斯发表了简短的评论,称“出于安全原因,伊朗核协议对欧洲极其重要”。一方面,“伊朗有权根据伊朗核协议获得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尽管美国退出了伊朗核协议,但伊朗应该“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继续遵守协议。”并再次强调了对话的必要性:“在当今危险的形势下,双方的对话尤为必要。”双方的发言表明,在两个小时的会谈中,每个人都说了自己的话,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更不用说达成协议了。德国外交部长的德黑兰之行徒劳无功。
马斯是一个月前伊朗向欧洲发出最后通牒后访问德黑兰的第一位西方外交部长,也是自2018年特朗普宣布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朗核协议以来,英国、法国和德国这三个签署了伊朗核协议的欧洲国家中访问伊朗的第一位高级官员。
图为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社)
5月8日,面对美国制裁的升级,伊朗总统罗哈尼在国家电视台发表讲话,称他已经向伊朗核协议的签署国,如英国、法国、德国、中国和俄罗斯,发出了信函。如果这些国家未能履行保护伊朗石油和银行业、保护伊朗利益免受美国制裁影响的承诺,伊朗将在60天期限内重启铀浓缩和重水项目。后来,伊朗外交官表示,“最后通牒”主要针对欧洲国家,而不是中国和俄罗斯。“我们用同样的话致函五个签署国,但这并不意味着伊朗在中国和俄罗斯问题上的立场与在法国问题上的立场相同。伊朗对中国和俄罗斯的立场与其对欧洲国家的立场截然不同。”。因此,伊朗的“最后通牒”实际上直接指向欧洲。
鉴于距离伊朗给出的最后期限只剩下一个月了,马斯此时的访问应该特别重要。为此,马斯还在两周前派外交部中东司司长普鲁特纳访问伊朗,为访问做准备。然而,在马斯访问前德国外交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就马斯访问德黑兰一事发表了含糊的声明,称:“这是一次危机中的访问。”然而,马斯的访问更多的是“倾听”和“寻求各方的冷静和克制”,这似乎意味着降低访问的期望。一些德国媒体认为,德国外交部不想将马斯的访问定义为“调停之旅”,而只是想“防止最坏的情况发生”。柏林方面担心,伊朗恢复核计划将加剧危机,这将导致美国的军事干预及其无法控制的后果。然而,除了呼吁伊朗保持冷静,马斯不能做更多。
这是欧洲的尴尬。从经济上讲,欧洲在中东有巨大的能源需求,并与伊朗有密切的贸易;就地区安全而言,欧洲比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更需要中东的稳定。然而,在参与伊朗核协议的美国、欧洲、中国和俄罗斯中,欧洲最不能自我界定和独立决策。作为美国的盟友,欧洲不敢与美国竞争。尽管欧洲从自身利益出发,在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的那一年,一再声明要遵守伊朗核协议,但并未采取任何实际行动。这就是为什么伊朗向欧洲发出了“最后通牒”。在美国对伊朗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伊朗只能对欧洲说一句脏话:“欧洲国家应该与伊朗实现经济关系正常化,否则我们将继续停止履行协议承诺,并根据各国的措施采取行动。”
同样的尴尬也表现在政治上。据媒体报道,马斯是普特纳之行的先遣队,因未能提前通知美国而受到美国的严厉批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马斯访问前的德国外交部吹风会上,这位发言人强调,除了与法国和英国就访问和议题达成协议外,马斯还与美国国务卿庞贝进行了“详细的谈话”,德国和美国之间没有“裂痕”。在这种背景下,德国外长的伊朗之行与《天方夜谭》没有什么不同。
难怪扎里夫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说,“美国‘经济战争’的支持者,不要指望你能幸免”,这被德国媒体解释为对欧洲的“赤裸裸的威胁”。但这不是伊朗第一次发出这样的威胁。5月初,罗哈尼威胁要允许居住在伊朗的阿富汗难民前往欧洲。目前,约有300万阿富汗人生活在伊朗,对于已经陷入难民困境的欧洲来说,这比伊朗核协议的彻底破裂更为现实和可怕。离最后期限还有一个月。如何在这场危机中自救,以及最终能否自救,对欧洲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编辑:秋浣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