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26字,读完约8分钟
原始标题:传统的节气能跟上气候变化吗(绿色焦点)
北京静园学校的学生何淼和他精心绘制的太阳历。
2月3日,第一个月的第七天,是中国24个节气中的第一个:春天的开始。李的意思是开始,春天的开始意味着春天的开始。
然而,著名的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宋英杰指出,春天的开始是所有节气中第三最冷的。以气象季节标准衡量,中国93%的陆地面积仍然是冬天。
那么,为什么仍然相对寒冷的春季节气的开始代表了“春天的开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刚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24个节气,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还有用吗?
按照现代气象学的标准,春天提前开始了,实际上是在迎春
“春雨惊扰了春天,使山谷变得清澈,夏天充满了山和夏天的炎热。秋露秋霜降,冬雪冬雪小大冷”这首歌,被中国人称为“节气歌”,暗示了24个节气的顺序。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的年度运动,认识季节、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古代中国人把太阳的年运动轨迹分成二十四个相等的部分,每个部分是一个节气,每个节气有三个季节,每个季节有五天。自秦汉以来,二十四节气已使用了两千多年,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和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个时间认知系统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初春时,我国冬春分界线(平均日气温连续5天高于10摄氏度)在广西桂林和江西赣州之间。在一线以南的地区,初春有一丝春天的气息,但中国93%的陆地面积仍然是冬天。当谈到黑龙江,通常是在漫长的夏天春天,谷物雨。所谓的春天的开始只是一个“概念”。”宋英杰告诉记者。
十多年来,宋英杰一直在研究24个节气。去年,一部20万字的“二十四节气年鉴”被“编码”,并将很快出版。“我们的春天开始了,古老的鉴定是东风解冻;冬天开始的标志是水开始结冰。因此,古人通过冻结和融化来定义冬天和春天。然而,如果用现代气象标准来衡量,春天的开始已经提前了,实际上是在迎春。”他说,类似的例子是立秋:“立秋在所有节气中的热强度排名第三,比夏至更“牛”,在新的秋天往往远远落后。”
古书《群芳谱》对立春的解释是:“立春即立春。春天开始了,开始了。”根据中国的传统,春天的15天分为三个季节:“一个是东风解冻的季节,第二个是昆虫叮咬的季节,第三个是鱼冷冻的季节。”在立春期间,气温开始上升,日照和降雨量开始增加。但是对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地区来说,这只是春天的前奏。
迎春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早春时节,皇帝带着三位官员和九位大臣及官员来到迎春东郊祈求丰收。立春节气的习俗包括春节、春游、鞭打春牛、咬春等。
二十四节气仍有许多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
这24个节气的形成是基于黄河中下游的天文现象、温度、降水和物候的时间序列变化。对于中国的其他地区来说,同一个节气所描述的情况可能大不相同。此外,随着气候变暖的趋势,24个节气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指示作用也在减弱。
一位东北农业专家告诉宋英杰一个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变化。“四十年前,我们建议农民在春天开始时晚些时候耕种。有一句谚语敦促他们不要担心。它被称为“当漫长的夏天来到小满,种植任何东西都不晚”。四十年过去了,现在我们要求他早点种,因为气候温暖,早种没关系。它被称为“长夏粮雨,不怕种任何东西”。在农业问题上,早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北京和其他地方有一句谚语说,‘如果你喝白露,蚊子就会闭上嘴。’也就是说,在九月初,蚊子不会咬人。但现在基本是‘喝冷露水,蚊子闭上嘴’,据说是‘11’一段时间,蚊子不咬人。只要你注意观察,你就能发现气候变化的一些细节。“宋英杰说,24个节气和气候变化是他即将进行的研究课题之一,还有很多研究工作要做。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天气和气候的明显变化,24个节气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仍然有参考价值吗?
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留喜表示,尽管24个节气现在都是固定的时间,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24个节气的内涵是动态的、不断丰富的。根据当时的气候和农业种植条件,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的人们将24个节气本地化。近代以来,农民也根据气温、降水和物候的变化给节气赋予了新的含义,并对节气相关谚语进行了动态修订和完善。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24个节气仍然得到农民的认可和喜爱。节气谚语如“使春天成为一个六头或九头的季节,春天播种,提前准备犁地”和“谷雨里的雪和霜没有被打破,粗粮的播种没有被推迟”是朗朗上口和广泛传播的,并成为农民安排他们的农业的基础。由于二十四节气的动态变化,它仍然可以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参考。”毛流喜说。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林·广智说,24个节气对我们的生活和文化仍然有实用价值。例如,从非常流行的中医养生法来看,秋天从立秋时的节气开始,接近炎热潮湿的夏季大热。秋天在第一次霜冻时结束,接近冬天的开始。气候干燥寒冷。虽然立秋和秋末是同一个季节,但气候完全相反,医生遇到的季节性疾病和中医需要预防的疾病也完全不同。因此,仅仅遵循四季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是不够的,而是要遵循节气。
“节气与我们的生活保持距离,但事实上,它常常丰富我们对未知事物的体验。”宋英杰认为,尽管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24个节气对农业的指导作用逐渐减弱,但它在当代中国生活中仍然具有各种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这清楚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凸显了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认识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
“中国的24个节气是独特而完整的,渗透到我们的血液甚至我们的基因中,使中国人的生活具有节奏感,可以说是中国人生活的“标点和读句”宋英杰说。
为了继承和发展24节气,需要“本地化”和“现代化”。
几千年后,二十四节气仍然在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作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节气传统在一些地方正在消失,年轻人对节气的认知逐渐模糊,他们的感情也逐渐淡薄。
“申请世界遗产的成功相当不错,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要保护和继承24个节气,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世界遗产名录》申请成功后,人们不能只看古人的思想和习俗。”宋英杰强调,“更重要的是继承和发展。这就是我们能为24节气文化所做的,那就是“继续”,丰富24节气。不要让后代看着这个时代说,“这个时代没有做出任何独特的贡献。"
谈到古代书籍中对节气和季节(物候特征)的描述,宋英杰认为有些是极其精彩的,节气或季节可以用三到五个词清楚生动地描述出来,如“桃花开”、“黑鸟到”、“雷声大”。然而,有许多事情需要改进。有些是误解,有些是谬误,有些不具代表性,有些一直有争议,有些难以观察。“一方面,有必要‘本地化’和总结当地独特的物候标记,而不是记住中原的韵律。另一方面,它是“现代化”,我们应该根据当前的认识来改进现有的局限性和偏差。”
中国民俗协会会长、浙江农林大学副教授毕曾在日本学习。他说,24个节气已经传入日本1000多年了。一些节气已经被列在日本的法定愿望日(节日)中。更常见的是,它们以民间节日的形式流传和实践。在文学领域也有很多关于太阳术语的表达。这些做法值得学习。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金指出,24个节气中有一些非常有名,但有些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被遗忘了。“如何让人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如何更好地继承24节气,如何保护和发扬这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