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63字,读完约2分钟
7月9日下午,贵阳国际生态文明论坛2016年年会举行“海峡两岸”专题论坛。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在接受贵阳国际生态文明论坛2016年年会媒体中心专访时,就海峡两岸正在合作的绿色产业中学术机构、专家学者的角色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介绍了高校在绿色产业中的研究成果。
双方可以在绿色产业方面有更好的合作
本次年会的主题是“迈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绿色发展、知行合一”。有人提出“理论和实践并重”。作为连续两年协助贵州举办绿色生态论坛的南开大学,龚克校长对如何进一步推进两岸绿色产业合作有一些见解。
"我认为可以从技术、教育和工业标准的角度来考虑."龚克表示,大陆生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而台湾的产品有其他优势,但双方合作不太好,“所以我们可以在新材料、新能源和新技术方面合作,这更具体。”
龚克表示,在教育方面,双方还可以在绿色产业方面开展更好的合作。“我们可以发掘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一些优秀的文化基因能够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建设生态文明结合起来”。
新兴产业合作是两岸产业合作的重点。
大学和学院等学术机构的专家和学者为推动两岸产业(包括绿色产业)携手前进做了些什么?
龚克表示,南开大学近年来对两岸合作做了大量研究,并于去年发布了一系列成果——两岸产业比较研究。经过比较研究,我们发现一个特点,就是两岸传统产业合作较多,新兴产业合作较少,而两岸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龚克认为,新兴产业合作尚未进入制度化层面,更高层面的制度安排还相对欠缺。“我们建议将推动新兴产业合作作为两岸产业合作的重点,并加大推动绿色产业合作的力度。”
“中华民族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华民族负有最大的责任。”龚克说,两岸应该有这样的理解,共同探讨这个问题,“两岸合作很有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