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5字,读完约3分钟
北京,3月1日,《科技日报》报道——“中国农业科技已经进入了一个与“三大赛”并驾齐驱的新阶段。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为粮食生产“12个连续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公众创业创新蓬勃发展,123个产业融合推进,生物育种、农业机械设备、智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技术进步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做出重要贡献。”3月1日,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在“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成果发布会上指出。
据徐南平介绍,“十二五”以来,中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0年的52%提高到2015年的56%以上。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通过组织实施973、863、科技支撑等科技计划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指标位居世界前列,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多年来稳步排名第二,被引农业学科数量从第八位上升到第二位,共有175项农业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农业科技的大力支持导致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实施粮食高产科技工程,五年累计增产粮食5600多万吨,效益增加1000多亿元。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已经实施,示范总面积1756.9万亩,新增粮食33.6亿公斤,新增粮食24.63亿元。
徐南平指出,十二五期间,大众创业和创新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科技特派员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科技特派员人数达到72.9万人,是2010年的5倍,形成了54 400个农民利益群体、15 900个创业企业,直接服务1 250万农民,惠及6 000万农民。科技扶贫极大地增强了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通过工业和企业家精神扶贫已经逐渐从“输血”转变为“造血”。自1986年以来,总共挑选了477个技术扶贫小组。2015年,重点贫困村的“一等秘书”选拔工作已经启动。农业科学和技术不断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与美国、加拿大和以色列等关键国家开展全面的政府间合作,与盖茨基金会和开发署等非政府组织合作,与美国农业部签署农业旗舰项目议定书。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组织凝聚了重点研发项目和专项,解决了资源配置“碎片化”和创新效率低下的问题,最终实现了科研管理向创新服务的转变。
徐南平强调,科技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和部署,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布局和实施一批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和工程,建设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孵化和培育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打造农业和农村“0+星球”, 促进农村创新和创业,加快实施“一带一路”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实施科技扶贫行动,依靠科技创新赢得精准扶贫和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