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投资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它必须按照中央政府的决定坚决部署。在不搞“洪水灌溉”和强刺激的同时,必须立足当前和长远,把扩大投资与促进结构调整、短期补充和强弱势项目有机结合起来,着眼于基础设施的短期领域,着眼于影响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增强发展潜力的领域。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分别比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下降2%和0.5%。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7%,为2012年1月至7月以来的最低增速。基础设施投资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22.7%,同比下降25.7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很强的乘数效应,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具有很强的驱动力,每增加一项投资都会带来比这一投资多数倍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因此,投资一直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持续下降,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的低增长率,往往使人们担心经济的平稳运行。
中央政治局最近召开会议,强调下半年经济工作部署中的“稳定投资”,提出要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应体制改革的重点,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的力度。这意味着,尽管投资下行压力相对较大,但中央政府坚持将扩大有效投资与短期补偿和强弱项目相结合。为了“稳定投资”,没有“洪水灌溉”的强烈动机。这充分表明了中央政府继续推进供给结构改革的决心,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增加,经济社会发展的硬件环境不断改善。然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也带来了经济增长对投资的过度依赖、信贷增长和货币扩张,甚至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和粗放型发展。一旦投资增长率受到周期性、结构性或政策因素的干扰,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也会受到影响。目前,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不能简单而片面地把“稳定投资”理解为依靠投资来刺激经济,更不能理解为“洪水泛滥”的老一套。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确实有许多短板。例如,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和不足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东部地区许多地区在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管网等领域也有许多短板。数据显示,中国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仅为西方发达国家的20%-30%。与东部相比,西部一些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存量也相对较大,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因此,如果我们全面展开基础设施领域的工作,平均努力,不仅容易导致一些增强后劲、造福民生的短板领域得不到优先重视,而且容易导致巨大的资本需求和新的金融风险积累。
强调短期板补是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是增强发展后劲的必然举措。只有弥补短板,改善基础设施,才能有效提高中国经济的“桶容量”,改善民生,吸引人才和创新要素聚集,增强创新动力,促进区域转型,促进经济增长。
目前,短板仍是推进供应方面结构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我们要坚决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在不搞“洪水灌溉”和强刺激的同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扩大投资与推进结构调整、短期补充和强弱势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把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的短期领域,放在影响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和增强发展潜力的领域,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 帮助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确保社会资本“盈利”,促进有效投资的持续扩张,努力实现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林火灿)
标题:基础设施投资必须关注短板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