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47字,读完约7分钟
今年第一季度,新的三板做市商企业数量首次在一个季度内出现下降。新三板市场大部分是中小型科技企业,所以在衰退的市场中,科技企业约占企业的80%。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自今年以来,新三板市场的做市商数量有所下降。数据显示,三板新造市企业数量从年初的1653家下降到目前的1500多家。
“在做市商数量下降的同时,大额交易也开始增加,这也使得协议的转让速度加快。”万联证券投资银行行长袁弘对《每日科学》表示,目前新的三板大宗交易平台尚未建立。在市场转让交易模式下,上市企业通常无法实现大规模股权转让。考虑到对公司市值的干扰和股权重组的成本,目前的协议转让是企业在不影响交易价格的情况下实现大规模股权转让的最佳选择。
科技型企业占市场衰退企业的80%。
“今年第一季度,新的三板做市商企业数量首次在一个季度内出现下降。新三板市场大部分是中小型科技企业,所以在衰退的市场中,科技企业约占企业的80%袁弘说。
袁弘表示,目前,新的三板市场只有两种交易方式:协议转让和做市商转让,而大多数上市公司希望找到两家或两家以上的证券公司为自己营销,因为这相当于为非专业买家提供证券公司专业价值评估系统的背书,具有增强投资者信心和风险规避的功能,从而适当提升公司自身价值。因此,一般来说,为了股票价格,可以选择进行市场转让的企业会采用进行市场转让的交易方式。
协议转让通常由买卖双方直接协商,因为买卖双方在网下就价格达成一致,然后通过股票转让系统(新的第三板)进行交易。买方必须具备相对专业的知识,以尽可能避免投资失误,这不利于吸引非专业投资者。然而,在随后的股权重组和重组中,协议转让要方便得多。
2014年8月,新的三板做市商制度正式实施,这也是国内证券市场首次引入做市商制度。在制度实施之初,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有所改善,特别是从制度实施到2015年上半年,流动性改善的效果尤为明显。
然而,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做市商企业的数量增速明显放缓,平均每月增长4.5家企业,远低于前三季度平均每月增长44家企业。另一方面,自2017年以来,新三板公司的数量出现负增长。
“与新三板大多数企业采用的协议转让方式相比,做市商方式下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更加活跃,流动性更好。此外,做市商对上市公司股票的做市商行为也代表了其对上市公司的认可和信任,并向市场传递了积极的信息,因此更容易得到投资者的关注和参与。”袁弘说。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虽然采用市场转让的方式有很多优势,但这并不妨碍一些公司选择协议转让。数据显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共有155家企业将做市商转让改为协议转让。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新三板研究负责人朱海滨早些时候表示,做市商纷纷“逃跑”,这也降低了同意向做市商转让的公司的积极性。自今年年初以来,每月同意转向市场的公司数量呈持续下降趋势,并在3月份达到“最低点”。每个月只有7家公司选择转向市场。同意从一个市场转向另一个市场的公司数量达到了当月的最高点,共有37家公司。
新股发行第三板公司数量下降是主要原因。
“影响这一点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多数新三板公司都在转向首次公开募股。”袁弘表示,新股发行的提速红利对新三板企业有很大吸引力。
有数据显示,今年3月,包括史圣大连和清泉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9家新三板公司开始上市咨询。这只是去年底IPO提速的一个方面。自去年11月以来,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上市公司数量已达140家。去年前10个月,只有119家上市公司进入上市辅导状态。
急于上市是政策趋势的条件反射。然而,在新的三板结构中,IPO热潮的兴起也同时产生了影响。许多做市商选择退出相关公司来做市,而越来越多的做市商选择回归协议转让,这在某些情况下成为他们IPO计划的伏笔。
“一方面,拟上市公司退出市场交易与公司与做市商在上市前为减少股权不确定性而进行谈判等条件有关,但另一方面,将国有股转让给股票市场的刚性义务给做市商成为拟上市股东带来了技术难题。”袁弘说。
袁弘表示,2009年,财政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和社保基金发布了《全国社保基金在国内证券市场转让部分国有股实施办法》。根据《办法》,所有在国内市场上市的国有股需按实际发行额的10%转入社保基金。
然而,一旦做市商被认定为国有企业,并在企业计划首次公开发行时以股东身份出现,其股票必须履行上述转让义务,这也意味着这些做市商不能分享上市公司的首次公开发行红利,这已成为许多做市商退出三板企业市场的主要原因。
“尽管首次公开募股的股息将会继续,但在国有股转让后,最终的投资收益将会转移到社保,所以最好还是退出。”袁弘表示,由于上述制约因素,许多做市商在进入IPO咨询期时,会尽最大努力转换为协议交易。
这一趋势将在未来继续下去。
“这种做市商下降的趋势将来还会继续,尤其是今年到明年是一个爆发期。这是因为新三板市场的许多现有企业整体发展良好,并有首次公开募股的预期。”袁弘说。
袁弘认为,与上交所和深交所数万亿的成交量相比,新三板仍处于初级成长期,交易活动和股票流动性仍然有限,这也是许多企业选择IPO的重要原因。“然后是a股的融资价值。在IPO市场,企业的规模一般要大得多。对于股权融资规模较大、利润在3000万至4000万英镑之间的公司,a股上市后市值将达到30亿至40亿英镑。在新三板市场,企业的市场价值不能真实反映价值,市场价值也很低。选择首次公开募股对企业更有吸引力。”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与主板上市相比,新三板在时间成本和各种成本方面也具有比较优势。“主板上市至少需要3年时间,而新的第三板上市只需要3个月到6个月,这对企业来说更方便。此外,在新的第三届董事会中,企业面临的融资审批程序更少。东北证券新三板研究中心主任傅利春表示。
傅利春表示,对于一些资产规模相对较小、在行业中没有特别排名的小型金融机构,或者一些非主流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来说,在新三板上市更符合他们在成长期的定位,也可以达到品牌推广的目的。
袁弘建议,在未来的新三板市场中,应完善分层制度的具体政策,使未来创新层和被选上层的上市公司能够真正享受到分层的红利。此外,与上市公司的数量相比,目前做市商的数量明显不足,导致新三板公司的流动性普遍弱于a股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交易更活跃的股票的做市商数量通常可以达到40-45家。平均来说,每只股票有10个以上的做市商。因此,新的第三板做市商团队也应适当扩大,以包括具有投资能力的公共基金和风险投资/私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