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65字,读完约5分钟
图为美国洛杉矶好莱坞环球影城。个人资料图片
最近,美国《世界日报》刊登了一篇关于华裔美国人从“自媒体”和“网络红人”闯入好莱坞的报道。“网红”珍妮在视频网站上拥有大量粉丝,每个视频的页面浏览量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互联网普及后,一些电视和电影角色开始走上前台……众所周知,中国演员和导演要在传统的影视圈里取得成功并不容易。如今,新网络媒体的出现似乎正在扭转这一趋势。
中国的“网红”正在不断涌现
据报道,珍妮8岁时从广州移民到美国。像许多中国学生一样,她在大学主修商业。作为一名舞蹈演员,她一直梦想着跳舞和表演,但她只在一家大型电影电视公司的商业部门工作。面对媒体,她坦率地说,“我认为成为一名演员是不可能的。”中国人或亚洲人很少在美国电视电影中出现。”。
事实上,亚裔美国人一直处于美国主流媒体圈的边缘。“偶尔我能在电视上看到中国人的脸,但不多,很难给我留下任何印象。”在美国生活多年的崔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坦言,“如果你想让我举几个普通中国演员的例子,我会想到。”
对大多数华裔美国人来说,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是非常困难的。然而,近年来,美籍华人“网红”不断涌现,名气也不再遥不可及。
“我关注过互联网上的美容博客和搞笑视频博客。他们很多是中国人,还有一些漂亮时髦的中国学生。”居住在美国的年轻中国人艾米丽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被称为“中国胖墩”的黄谷子是一家大型视频网站的知名博主。他建立了自己的频道,在视频网站上发布自己的作品,凭借其出色的视频创意和高超的特效,赢得了700多万粉丝。甚至像凯文·波拉克和伊莱扎·杜什库这样的主流演员也参与了他的拍摄。
美籍华人的“冯氏兄弟”文和雄在当地享有盛名,因为他们能自食其力。“冯兄弟美食介绍”视频系列越来越受欢迎。2015年底,他们在电视上开设了一个美食旅游节目,并成功进入主流社会。
新媒体创造新机遇
《美国世界日报》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称亚洲人在美国主流影视圈中经常被边缘化。2016年2月,《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系列对美国影视行业内部人士的采访,其中许多亚洲电影从业者表示,作为美国最发达的行业,娱乐业实际上缺乏相关的包容性。
王南桥是纽约州立大学西施分校的博士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他认为,虽然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社会观念中仍然存在着“白人至上”的顽疾;同时,由于白人是社会的主要消费者,白人将会更受好莱坞和其他主流影视圈的青睐。
与边缘化有色人种的传统主流影视圈不同,新的网络媒体向所有种族敞开了大门。根据《世界日报》引用的分析,互联网的普及是亚洲“网红”出现的原因。这些亚洲“网红”们,无论是流行的化妆大师、舞蹈演员还是各领域的视频博主,最初都是存在的,直到新的网络媒体出现,他们才迅速流行起来。上一代亚洲移民可能没有条件和机会,但他们现在不同了。
“互联网的普及影响了传统的造星方式。网络几乎是信息传播最快、覆盖面最广、消费能力最强的平台。”电影从业者白分析说:“对于公众来说,互联网将使明星的制作过程更加个性化。这不仅是美国华裔的“网红”,也是全球出现“网红”的一个重要因素。”
崔认为,要想通过互联网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可,必须要有一技之长。“这取决于机会。如果上帝关心,它将是红色的。”她补充道。
在时尚界,中国“网红”莫虹与英国凯特王妃和“辣妹”维多利亚一起被《名利场》杂志评选为“2013年全球最佳着装榜”。据报道,她在2007年从广西搬到美国后成为了一名家庭主妇。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她想出了写一个时尚博客的主意,希望能和身边的朋友分享照片。我没想到会从原来的“路人”气质变成“时尚女王”。她吸引了很多媒体的关注,积累了40多万粉丝,成为许多品牌的热门合作伙伴。
成名不容易,不要忘记你的主动性
“我曾经想过尝试‘网红’。毕竟,这也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艾米丽坦率地说。她是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她在社交应用的照片墙上有近1000个粉丝,但现在她已经放弃了“成为网红”的梦想。“这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我太忙了。此外,生活将充满互联网和手机,这将是很难照顾学校。”
对于那些已经成名的“网红”,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无法逃脱“逝去”的命运。白说:“网络交流越简单,竞争就越激烈。星星仍然很难继续燃烧,更不用说大浪的小“网红”了。”
出于这个原因,有些人经常为了“火”而做出疯狂的举动来吸引注意力。珍妮曾经说过:“社交媒体有时会成为一种肤浅的媒介,很容易迷失方向。”在媒体上,她呼吁不要忘记自己的主动性,一个想出名的年轻人,要保持真实的自我。
对于近年来在美国兴起的美籍华人“网红”,白认为,出名就证明了它有市场价值。随着中国人在美国人数的增加和中国电影市场的显著增长。就资本而言,有一定吸引力的“网红”是首选投资,所以在好莱坞等主流影视圈看到更多的美籍华人“网红”是正常的。
崔还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对互联网感兴趣,他们通过直播支持孩子管理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她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将成为中国年轻人摆脱刻板印象、展示个性和才华的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