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0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纽约10月11日电特写:“它触动了我的心”——中国古筝演奏家袁莎一行访美侧记
新华社记者杨世龙黄贺勋袁岳
自从中国古筝演奏家袁莎演奏了第一首歌曲《山流水》后,纽约一家房地产公司的经理埃德尔伯特·普拉达(Edelberto Prada)便离开座位,站在那里欣赏了大约90分钟的演奏,并用手机尽可能多地录制了中国古筝音乐。
“不错,不错!它触动了我的心!”这位热爱音乐的意大利裔美国人在11日晚的活动结束后告诉新华社,他和妻子经常来林肯中心听音乐会,但这是他们第一次现场听古筝音乐。“郑的音乐与西方音乐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仅优美动人,而且每首歌都有故事和历史。”
第一次接触中国民间音乐的美国朋友能够有如此深入的评价,都要感谢袁莎和他的团队独特的节目设计:以古筝音乐的历史发展为线索,结合中国古典诗歌深厚的意境,将西方音乐和乐器的元素融入表演和欣赏中,试图以一种真诚而富有诗意的艺术形式展示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作为“中国文化讲堂”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郑与诗歌——中国音乐文化之旅”。纽约是袁莎一行访美的第二站。前一站是旧金山,然后他们将去波士顿。
“我们选择表达中国文化中最美丽的部分。从古至今,有传统也有现代。为了拉近与纽约观众的距离,我们还融入了一些西方音乐元素。”袁莎在事件发生前告诉新华社。
古筝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选择了第一首歌《山流水》。“弹琴谢知音”这一永恒的故事维系着人们对友谊的美好向往和不懈追求。“一首歌跟随着玉徽,很少有人知道山流水”。
这幅写意画的前半部分是“山中之高”,描绘了山的雄伟气势,音色丰富而优美;后半部“志在流水”,细腻地描绘了水从涓涓细流,再回到涓涓细流,最后汇成一条河的壮丽景象。
"春江的潮汐在连海平,大海充满了潮汐."一曲《春江花月夜》,袁莎把大家带进了盛唐古筝的鼎盛时期:一江春水,汤向东流,钟鼓声,花影婆娑,月光映出碧波荡漾的水波,时而海浪拍击岸边,时而渔歌晚唱...
此时,它由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创作的主题音乐《来自新世界》伴奏,由大提琴、小提琴和钢琴演奏。它所表达的乡愁与《春江花月夜》中月亮下的思想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拨动了所有观众的心弦,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跨越时间空与文化的对话中。
最后,袁莎献上了被誉为古筝美学和诗歌大师的《水莲》。“我爱这个郑,不奢求也不好胜;我爱这首歌,就像冰雪一样;我喜欢这首诗,松树的风,竹子的雨,溪流的水滴,海浪的波浪……”
无论是含泪还是含怒的郑乐,,一个娇小的江南女子,在演奏的时候闭着眼睛,平静如水,没有任何夸张的动作。
袁莎说:“当我年轻的时候踢球,我会把我的技术发挥到极致,但是现在我不需要这种外在的‘踢球’形式。”“我可以用一种非常含蓄和克制的方式,平静地表达音乐的全部力量和深度...中国文化是这样的,非常简单和含蓄。”
袁莎认为,演奏《春江花月夜》的关键不在于你有多少技巧,而在于了解你的内心。“只要有真正的情感寄托,那么你手中钢琴的声音就会在你的心里表达出来,会感染听众。”
纽约韦伯咨询公司的总经理周玮错过了一些表演片段,因为他接到了几个紧急的商业电话。遗憾的是,她告诉记者:“音乐把我带到了另一个世界……如果还有另一个世界,我希望能一路静静地享受这优雅而动人的郑声。”
为袁莎的《水莲》伴奏的纽约竖琴手名叫戴安娜·辛德雷。这是她12年来第一次与中国古筝艺术家合作演出。令她惊讶的是,这个看似简单的乐器却有如此巨大的表现力。“太棒了!”她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