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73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实验3”2月3日电(记者张、岑智廉)中巴首次北印度洋联合考察3日圆满结束,联合考察组从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科研船上的莫克兰海沟返回巴基斯坦卡拉奇锚地。
考察期间,中巴科学家在莫克兰海沟目标海域日夜奋战,首次获得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微生物等第一手调查资料和样品,促进了莫克兰海域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的海洋科学研究,丰富了两国科学家的海洋合作经验,为进一步推动两国海洋科技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联合调查首次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在莫克兰俯冲带进行了高精度海底地震实验,更清晰地揭示了板块内部结构和地震断层特征;测得的高精度海底地形反映了莫克兰主要断层和滑坡的分布情况,采集的深海沉积物样品将用于识别古代大地震和海啸引起的浊流沉积事件。
联合调查促进了莫克兰海沟和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机制的对比研究。中巴科学家将利用收集到的可能揭示天然气水合物的“类BSR反射界面”,以及收集到的可能与海底冷泉甲烷泄漏有关的贻贝等生物、沉积物和孔隙水样品,深入研究莫克兰海海底和南海海底水合物形成机制的异同。
联合调查也促进了莫克兰海域生态环境的研究。通过物理海洋、海洋生物和海洋地质的综合观测实验,中巴科学家获得了反映莫克兰海域上升流、缺氧带、藻华、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和初级生产力的第一手宝贵信息,这对研究莫克兰海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3号”科研船于2017年12月30日从广州启航,应巴基斯坦国家海洋研究所的邀请,抵达莫克兰海沟,进行第一次中巴北印度洋联合考察。在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南海研究所领导了中巴首次联合航行。来自10多个国内研究所和巴基斯坦国家海洋学研究所的70多名成员参加了联合科学研究。
根据计划,巴基斯坦探险队员将在卡拉奇登陆。“实验3”将在补给后前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