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5字,读完约4分钟

50年来,中国医疗队以实际行动援助毛里塔尼亚,表明两国人民始终是互利合作的好伙伴、患难与共的好朋友、感情深厚的好兄弟。

自从我成为中国驻毛里塔尼亚大使以来,我多次听到当地人讲述他们和中国医疗队的故事。

毛塔国民议会议长布耶亲自告诉我,他小时候住在大陆,医疗条件很差。是中国医生成功地为他做了头部手术;古都辛格提市长表示,由于中毛眼科合作中心的成立,毛塔眼病患者不再需要去邻国甚至欧洲治疗,每人可以节省数百欧元的医疗费用;去年在“光明行”诊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举着一张老照片,讲述了半个世纪前她第一次接受医疗队治疗的情景,并向我问起了“李医生”...

“不走的医疗队”铸就友谊丰碑

1968年4月11日,中国政府委托黑龙江省组织的第一批医疗队抵达毛里塔尼亚,执行卫生援助任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向毛塔派遣了32批医疗队和833名医疗队成员。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不畏艰难、奉献自我、救死扶伤、爱无国界”的中国医疗团队精神,在中毛关系史上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在过去的50年里,毛塔有无数的病人因为中国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而重获希望,有无数的家庭因为医疗队的善良而幸免于难。走在基法的街道上,只要你是中国人,不管你是不是医疗队的成员,都会有当地人热情地打招呼,伸出大拇指。当塞利巴比医疗队撤离时,一些当地居民放声大哭。

“不走的医疗队”铸就友谊丰碑

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西北部,人口近430万,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该国四分之三的国土被撒哈拉沙漠覆盖,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50年来,几代中国医务人员牢记党和国家的重托,坚定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忍受了与祖国和亲人分离的痛苦,经历了疾病和动乱的风险,克服了高温和沙尘暴的困难。他们的医疗足迹遍布毛塔。在首都努瓦克肖特,中国在毛塔建立了国家公共卫生研究所。每当重大疫情爆发时,中国医生无所畏惧地冲到第一线;在毛塔国家首都医院,中国捐赠成立了中国-毛眼科合作中心,并在此基础上连续三年举办了在非洲国家独一无二的“光明行”眼科门诊;在内陆城市基法和塞利巴比,医疗队成员一年到头都暴露在超过40摄氏度的酷热环境中。他们克服了诸如不方便用水和频繁停电等困难。他们白天在简易病房工作,晚上在作战室研究病情...

“不走的医疗队”铸就友谊丰碑

中国医疗队有效地补充了毛塔医生的严重短缺。无论走到哪里,中国医生都是绝对的主力军,甚至是唯一的医生。毛塔的最高管理层多次接待医疗队,并授予他们集体或个人奖牌和荣誉证书。除医务人员外,中方还向毛塔提供了大量医疗设备和各种形式的援助。只是第一次,中方向“光明行”诊所投入了价值400万元的医疗物资;中国-毛眼科合作中心成立两年多,已接待3万多名患者;在连续三年的“光明行”眼科门诊中,每次都有200多名白内障患者接受免费复明手术。此外,中国医疗队经常组织各种培训和实践活动,帮助毛塔培训医务人员,提高诊疗水平,打造人才队伍和后备力量,留下一支“永不离开的医疗队”。

“不走的医疗队”铸就友谊丰碑

50年来,中国援毛医疗队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树立了热爱和平、热爱生命的中国人民的良好形象,为巩固中非、中阿友谊、促进人类和平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们的实际行动表明,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人民和毛塔人民始终是互利合作的好伙伴,患难与共的好朋友,感情深厚的好兄弟。

“不走的医疗队”铸就友谊丰碑

十八大以来,中毛关系取得长足发展,中毛卫生合作进入活跃期,越来越多的高端医疗合作项目相继落地。中毛卫生合作的深化与时俱进,前景广阔。我相信,援助毛的医疗队不会忘记初衷,勇往直前,在未来的50年里,将继续减轻毛塔人民的痛苦,为促进中毛卫生合作,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做出独特的贡献。(张建国的作者是中国驻毛利塔尼亚大使)

“不走的医疗队”铸就友谊丰碑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不走的医疗队”铸就友谊丰碑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22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