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9字,读完约4分钟
“对科学家来说,密切关注他的科学研究成果是有好处的,就像如果你认为鸡蛋是好的,你为什么要知道下鸡蛋的母鸡?”电话那头的李殊试图用钱钟书先生的经典比喻来拒绝记者的采访。记者们再三恳求后,采访终于进行了。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一位带着许多光环的科学家“本尊”,如头顶上的国家“千人计划”学者、500米直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副总工程师、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生命摇篮”国际科学工作组组长。
嫩绿色长袖t恤配以印有卡通图案的短袖t恤、运动裤、运动鞋、斜跨背包。在他面前,李殊看起来像一个从美国电视连续剧《生活大爆炸》中“跳出来”的科学家。在一个小时的采访中,他经常提到“王小波”和“顾准”,让人误以为这是一位文科教授。
“我非常羡慕王力可·小波,他找到了自己疯狂热爱的职业,并取得了完美的成绩。”李殊说。事实上,在射电天文学领域,他也在一步步追求完美。
十字星雾搜索空分子间
在普通人的想象中,天文学家的工作可能是在晚上用望远镜观察天空中的星星,就像热播剧《以人的名义》中的天文学家孙连成一样。
现实总是没有浪漫的想象。李殊告诉《每日科学》记者,通过射电望远镜,天文学家不会在黑暗中观察恒星,而是用不同的颜色绘制出空之间物质的射电信号图。
从前,人类只能看到天体的光学图像,而射电天文学描绘了天体的另一面——射电图像。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可以穿过光波无法穿过的灰尘和雾。专注于接收无线电信号的射电望远镜可以帮助人们观察以前用光学方法看不见的物体。
来自广阔宇宙的无线电“低语”揭示了早期宇宙的线索,帮助科学家理解星系间相互作用的细节,找到更多的星际分子、脉冲星,甚至可能找到外星文明。解读射电望远镜接收到的无线电“低语”是李殊的主要工作。
星际分子的不断发现和系统研究是理解恒星形成、星际介质演化和天体化学的观测基础。星际分子氧的第一个发现者是李殊的美国团队。根据科学杂志PASP的《天体物理学进展2002》的特别评论,戈德史密斯、李殊等人首次探测到分子氧,这可能是主要的氧元素库。
“当时,我们的结果基于单一的谱线和单一的方向,这引起了怀疑和争议。后来,我们用赫歇尔望远镜探测到猎户座的三条氧气谱线,并探测到蛇夫座不同位置的氧气辐射,从而证实了星际介质中存在氧气。”李殊说。
在探索星际分子时,李殊还创新了观测方法。宇宙物质的循环始于原子氢,原子氢合成分子氢并促进包含各种分子的分子云的形成,从而在分子云中形成恒星。为了解决测量原子氢向分子氢转化过程的困难,李殊发展并命名了一种新的观测方法——中性氢窄线自吸收。这是目前唯一可靠的测量分子云中原子丰度的方法,并被恒星形成理论年度评论文章评论为测量氢转化时间尺度的主要工具。
打造世界上最伟大的“天眼”
2010年,由于在世界上最大的空望远镜赫歇尔望远镜的远红外外差接收器建设中做出的杰出贡献,李殊获得了美国航天局杰出团队奖,并且是团队奖获得者中唯一的中国科学家。
美国的科学研究工作进展顺利,但是李殊已经决定回国。吸引他回来的不是“千人计划”学者的“帽子”,而是FAST项目的准备工作。
“我会回来吃快餐的。”在李殊看来,赶上这些历史项目的建设可以说是“一代人只有一次”。
为了生动地展示FAST的规模,李殊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幻灯片。幻灯片中有三个射电望远镜,即直径100米的格林班克、直径305米的阿雷西博和直径500米的FAST。前两个在建造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但相比之下,FAST要大得多。“它不仅体积大,而且灵敏度最高。“天眼”FAST将使中国拥有探测宇宙的最佳无线电仪器。"
由于参与了FAST的建设和试运行,李殊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贵州山区度过的,其中的艰辛无需赘述。此外,在他的生活中也有一些“小插曲”让他摸不着头脑,如与保险公司打官司、孩子上学困难、房租高等等。带儿子去参加“初中”面试是李殊近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由于时间冲突,他不得不拒绝美国突破基金会的邀请,讨论寻找外星文明的问题。“但这些都是生活的次要方面,不会改变生活的主流。与有幸参与FAST建设相比,没什么可抱怨的。”李殊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