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2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德国经济专家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施密特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计划来应对下一次欧元危机”的文章。文章指出,自2010年希腊危机首次爆发以来,欧元区及时采取了防范措施,有效避免了希腊危机的蔓延和扩大。然而,欧元区的改革才刚刚开始,但远未结束。欧元区的改革无法品尝,否则下次危机来袭时,欧元区将束手无策。欧元区改革的关键是加强财政纪律。为此,施设计了一个“破产机制”,建议债券的私人持有者也应承担相应的损失,让市场监督发挥作用,并与“欧洲稳定机制”一道,敦促那些不遵守财政纪律的“老来”成员国进行真正的改革。鉴于德国在欧元区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施密特作为德国经济专家委员会主席,对欧元区未来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编写如下:
首先,欧元区及时阻止了希腊危机的蔓延。随着希腊危机继续降温,一场迫在眉睫的欧元区分裂危机已经结束。雅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与债权人达成新的救助协议。经过与希腊长达六个月的艰苦对抗,欧元区国家也应该休息一下,并利用这个空来思考下一步的改革,以便更好地防范未来经济危机的影响。自2010年希腊危机首次爆发以来,欧元区一体化经历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发展过程,并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包括建立欧洲稳定机制(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向成员国提供紧急财政支持,以及颁布两套法规和六套法规来规范成员国的预算赤字管理。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场希腊危机中,欧元区投资者没有恐慌性抛售,这是与五年前希腊危机最大的不同。
其次,欧元区的改革仍未完成。迄今为止,欧元区改革措施未能从根本上改善成员国的预算平衡。今年年初,法国要求推迟执行《欧洲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预算上限。意大利也没有达到相关的债务标准。与此同时,欧元区法律的核心条款“无保释”的可信度受到质疑。该条规定,禁止向不遵守财政纪律的“老来”成员国提供支持。长期以来,欧元区一直试图实施严格的财政纪律,以防止单个成员国将自己的决策成本转嫁给欧元区国家。“不救助条款”被认为是实现这一政策目标的关键。欧洲央行之所以自愿扮演“危机管理者”的角色,是为了强调“无救助条款”的重要性。欧洲央行这样做是有代价的。当德拉吉声称要“尽一切可能”拯救欧元时,他实际上把欧洲央行推到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间的中间灰色地带。然而,欧洲央行的“诚意”并没有给欧元区相关成员国带来真正的改革。相反,一些国家还利用欧洲央行的政策来减轻自己的压力。欧洲央行的超低利率政策和主权债券购买计划降低了成员国的债务融资成本,缓解了相关国家的预算平衡压力。没有人想过舒适的生活。然而,包括平衡预算在内的痛苦改革已经实施。目前,欧元区的深度改革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艰苦的工作要做。
第三,市场监管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加强金融纪律。为了强调财政纪律,“无救助条款”是必要的,市场的作用不能被忽视。为了让市场发挥作用,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债券的私人持有者必须意识到,如果一个负债累累的国家再次出现违约风险,欧洲稳定机制和欧洲央行都不会承担所有损失。为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破产机制”,要求债券的私人持有人分担相应的损失。如果市场投资者理解这个道理,他们会认真研究相关国家财政政策的审慎性,并相应地要求相应的风险收益率。这样,市场纪律可以发挥作用,并根据市场预期提前奖励或惩罚债券发行人的决策者。“破产机制”可以有不同的设计。理想的情况是,当危机发生时,“破产机制”将启动,相关成员国的债务将进行重组,以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应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