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2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卢萨卡8月18日电“留下一支不能被带走的医疗队”——中国援赞第21批医疗队工作纪实

新华社记者彭丽君

8月16日,在赞比亚卢萨卡的中赞友谊医院,中国援建的第21医疗队的麻醉师魏玉杰(左)和张津梁正在给病人进行麻醉。新华社记者彭丽君照片

在赞比亚卢萨卡中赞友谊医院二楼的手术室里,中国援外医疗队的麻醉师魏玉杰和张津梁戴着呼吸面罩给病人麻醉;医疗队队长马超和泌尿科医生李继华在腹腔镜上套上无菌保护套,并通过观察旁边的监视器屏幕开始了手术。一个多小时后,他们用微创技术成功地为这位赞比亚病人进行了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中国援赞比亚第21批医疗队工作纪实

"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手术,并不太困难."手术后,李继华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与记者聊天,转身准备下一次手术。

8月16日,在赞比亚卢萨卡的中赞友谊医院,中国援建的第21医疗队队长马超(右一)和泌尿科医生李继华(左二)进行了内窥镜手术。新华社记者彭丽君照片

就在几天前,赞比亚医疗援助队的普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小组密切合作,完成了第一批医院手术,如腹腔镜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缩小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微创技术减轻了赞比亚病人的痛苦。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中国援赞比亚第21批医疗队工作纪实

据统计,自7月初中国第21救援医疗队开始工作以来,已经治疗了3000多名病人,实施了近100次手术。

8月16日,赞比亚病人在赞比亚卢萨卡的中赞友谊医院等待中国医生的手术。新华社记者彭丽君照片

“我们医院有13名中国医生。他们到达后不久就开始工作,并成功地完成了一些困难的手术。”中赞友好医院院长滕博说:“中国医生为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他们的专业精神和专业知识值得我们学习。”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中国援赞比亚第21批医疗队工作纪实

“除了日常医疗工作,中国医疗队还帮助我们培训员工。在第一个内窥镜培训班中,我们医院的10名医生接受了培训。”滕博告诉记者。

8月16日,在赞比亚卢萨卡的中赞友谊医院,由中国援建的第21医疗队队长马超(左二)和泌尿科医生李继华(右二)进行了腹腔镜手术,赞方医生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新华社记者彭丽君照片

“与其教人钓鱼,不如教人钓鱼。医学人才的培养对赞比亚医学水平的发展至关重要。中方购买了培训设备,并设立了内窥镜培训班,以提高当地医生的腹腔镜技能。今后,越来越多的赞比亚病人将免于剖腹手术,一个医疗队将留在后面。”马超说:“除了建立教学和培训平台,我们还希望在医疗体系、医疗规范和健康理念方面帮助赞比亚。”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中国援赞比亚第21批医疗队工作纪实

8月14日,赞比亚医生正在赞比亚卢萨卡的中赞友谊医院的内窥镜培训班学习。新华社

据UNAIDS统计,赞比亚有120多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毒,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中艾滋病毒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然而,艾滋病在医院患者中的感染率较高,手术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威胁着医务人员的生命和健康。在多年的援外工作中,中国医疗队的医生在手术中经常被针头卡住,需要及时服用封闭药物,但恶心、头痛等副作用极其严重。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中国援赞比亚第21批医疗队工作纪实

“我们选择了对外援助工作,我们必须面对这些风险。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力保护。”李继华说道。

8月16日,在赞比亚卢萨卡的中赞友谊医院,中国援建的第21医疗队队长马超(右二)和泌尿科医生李继华(左三)在赞方医生的注视和研究下,用腹腔镜进行了手术。新华社记者彭丽君照片

自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已向赞比亚派遣了21个医疗队和574名医疗队成员。尽管困难重重,但致力于奉献自己在赞比亚治疗了300多万名病人,进行了20,000多次手术,并引进和实施了700多项新技术和项目。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中国援赞比亚第21批医疗队工作纪实

在中赞友谊医院旁边,一个由中国政府资助的扩建医院正在建设中,一面明亮的五星红旗在施工现场迎风飘扬。

8月14日,赞比亚医生正在赞比亚卢萨卡的中赞友谊医院的内窥镜培训班学习。新华社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中国援赞比亚第21批医疗队工作纪实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20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