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130字,读完约10分钟

5月5日,中国新一代大型客机C919,在4000多名观众和世界目光的欢呼声中,昂首挺胸,飞入上海浦东机场的密云之中。

这是中国首架在空展会上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干线飞机,这意味着中国航空公司空在实现近半个世纪的梦想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完全自主的国内产品:“购买和安装零件是远远不够的。”

有人质疑C919能否被视为完全自制的国产产品,因为发动机等核心部件都是进口的。

当然。尽管C919的核心部件依赖于外国供应商,但它仍然是一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已在早期阶段制定了总体设计计划,并已就部件的技术要求作出了决定。

C919副总设计师付国华表示,就像设计师设计和装饰房子一样,虽然建筑材料和装饰品都是从市场上购买的,但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搭配是他设计的结果。

C919完全是由我国设计的。该项目执行副总设计师陈应春表示,该项目的联合概念设计是最关键的部分,包括确定机翼、机身、尾翼、发动机、起落架和其他部件的布局、航程和座椅水平的参数,以及发动机的大小、电源和安装何种系统。

以客舱为例,大型飞机主要特别专家全国咨询委员会成员吴石星表示,C919的设计初衷是结合国内市场需求,从150个座位开始,因此这种尺寸的机型可以应用于170多个国内机场。同时,它拥有150座单通道客机中最宽敞的客舱,其舒适性明显优于竞争机型。机舱噪声可以控制在60分贝以下,比同类机型的80分贝要好。采用新的空气体分配系统,使空气体更新鲜、更均匀、湿度合适。然而,出风口的设计可以加速空空气的流动,以防止乘客感受到不均匀的冷热。体感温度指标来自中国人群的实验数据。

十年后,“中国制造”的飞机开始成长。

陈应春表示,随后的系统联合定义设计主要是向供应商描述飞机,并告诉他们发动机和系统的要求。同时,中国进行了气动、结构强度和系统方案的初步设计。通过仿真、计算分析、模型制作、风洞试验和结构强度试验,逐步确定飞机的气动外形和结构。"气动外形由我国自行设计和测试."他说。

为了减少空的空气阻力,C919在成熟的客机模型上做了许多外形改进。机头、机身、翼尖、悬挂等各个环节。取得了微小的进步。总的来说,与空乘客、波音等竞争机型相比,阻力降低了5%。

陈应春说,在设计机翼时,聚集了100名国内飞机空气动力学方面的顶尖专家,设计了500多种副翼类型。最佳中的最佳被选择来形成最终的设计。经过欧美许多国家的测试,这双机翼使C919比竞争机型具有更好的升阻比、巡航特性、失速特性、噪声水平、结冰特性等重要指标。参与翼型设计的西北工业大学飞机设计工程教授白俊强说,设计只能从零开始探索。C919取得成功后,中国人第一次与外国同行坐在同一张讨论桌上讨论空气动力学外形设计。

十年后,“中国制造”的飞机开始成长。

"飞机的机身是由中国人自己从设计、计算、试验到制造制造出来的."陈应春说,“我们还独立完成了飞机的系统集成。”

有些人不理解系统集成:“它不是组件吗?”

波音民用飞机集团副总裁卡罗琳·柯维(Carolyn covey)曾说过:“如果人们能够组装购买的零部件并让它们飞起来,那么世界上就不会只有两大飞机制造商了。”

大型飞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集成项目。C919设计团队也掌握着控制方案,当集成不同的系统时,需要满足哪些要求。"中国商飞的知识产权也体现在系统的集成控制上."C919的首席设计师吴光辉最近告诉媒体,“C919飞机上有数百万个界面。这与液压系统、航空电子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的连接有关。这绝不是简单的拼接。如何连接取决于飞机的设计方案。”

十年后,“中国制造”的飞机开始成长。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院长郭表示,飞机不仅仅是为了购买和安装零部件,而是要从上到下逐层分解需求,让供应商按照需求来做。获得零件后,需要进行匹配设计、大规模集成和装配。

例如,C919机身结构装配现场工程团队的项目经理丛浩说,尽管C919发动机是从CFM购买的,但悬挂结构是第一个。这种集成发动机控制部件和附属设备的整体悬挂还没有被大型公司如波音公司等客户使用。他说:“过去,推力反向器挂在发动机上,但现在它们挂在吊架上。从来没有人做过。我们必须自己做。”

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C919型号副总设计师周表示,集成创新的C919航空电子系统是同类飞机中最强的。它采用最新的集成模块化架构,只能通过软件来改变和升级系统。

此外,陈应春表示,飞机上复杂的大型系统,如航空电子设备和飞行控制,都被分成子系统,由供应商完成,然后由中国整合。虽然这比购买一套完整的系统更困难,但掌握技术和积累经验对于新型号的未来发展是有帮助的。

“我们是‘招募’并让供应商根据我们的需求提供产品的主要制造商,这是我的第一选择。”郭对说:

新体制下诞生的“鹰”:运10折翼,C919十年磨剑

让中国的大飞机在蓝天翱翔。半个世纪以来,这个梦想一直困扰着几代人。

“20世纪60年代,一些外国人用“没有翅膀的鹰”来嘲笑中国在民用交通方面缺乏发展。”云10副总设计师、C919专家组成员程不时回忆。

1970年,中央政府设立了一个项目,以发展民用客机,这是云-10。1980年9月26日,首批10次飞行成功。中国人把他们的鹰送上蓝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开发100吨飞机的国家。

哈尔滨、北京、乌鲁木齐、拉萨、广州、昆明……运-10试飞时,跑道像一个巨大的手掌,覆盖了中国的领土。程不时地坐在上面,从长江的头上飞到尾巴上。他从窗户往下看,看着支流像龙一样摆动,深受感动。“如果没有长江,这些支流就会被切断。人们只能为生存而奋斗,不可能有今天的辉煌。同样,如果中国工业只生产小商品,它们就能谋生,但它们没有任何民族风格。”他说,“我们的飞机将会飞出去,供许多国家的人使用。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

十年后,“中国制造”的飞机开始成长。

然而,云-10未能飞离该国。当时,国内航空空产业的落后体制和机制以及照搬军用飞机的发展模式阻碍了其进入市场。对大型民用飞机行业发展方向的不同看法和对发展必要性的认识不足,导致其自1983年以来一直被搁置,最终因“锅里没米”而搁浅。“云-10的“拆卸”不仅放弃了一个产品,而且摧毁了我们自己建立的R&D平台和R&D系统,R&D的能力将会丧失。”北京大学的冯路教授悲伤地说。自那以后,与麦道和波音的合作和破裂,以及关于购买还是租赁的持续争论,使中国航空公司陷入混乱,并在曲折的道路上徘徊了很长时间。

十年后,“中国制造”的飞机开始成长。

2007年,中央政府正式做出战略决策,自主开发大型飞机,发展具有竞争力的民用航空空产业,这导致了C919的出现。

与云10的“军用复合起源”不同,C919是在符合民用飞机发展规律的市场环境中孕育和诞生的。2008年,中国商飞在上海成立。作为C919项目的主体,公司按照“一个总部、六个中心”的模式,搭建了研发设计、装配制造和服务支持三大平台,迅速形成了我国机械研发设计、装配制造、客户服务、营销、适航认证和供应商管理的基本能力。

十年后,“中国制造”的飞机开始成长。

与此同时,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汇聚国内外资源,最大限度地打造中国民用飞机品牌,推动形成以公司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民用飞机技术研发体系。中国22个省市、36所高等院校和242家大中型企业参与了大型客机的开发,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基地、以中国商用飞机为核心、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中国民用飞机产业体系和产业布局。

十年后,“中国制造”的飞机开始成长。

从项目启动到解决关键问题、从生产线下线到首次飞行,C919花了十年时间。尽管要获得进入市场的资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正朝着目标稳步前进。

它不仅仅是一种产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世界上竞争”

C919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种产品。

“大型民用飞机行业顺应市场需求,不断提供升级换代的先进产品和服务,创造巨大效益,在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宏观地位。”吴醒世表示,大型民用飞机产业的发展将显著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对科技发展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同时巩固国家安全的基础。"这就是为什么大型民用飞机工业被视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他说。

十年后,“中国制造”的飞机开始成长。

记者了解到,C919的机头、前机身、中机身、中机翼和中后机身9个主要部件均由中国航空工业西飞等国内航空工业企业制造,促进了国有资产、民营资本和外资在民航产业链中的整合,显著提升了国内航空工业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在选择通用电气、霍尼韦尔和CFM等16家跨国公司作为机载系统供应商的同时,推动国际供应商与国内企业合作,建立了航空电子、飞行控制、电源、燃油和起落架等16家机载系统合资企业。通过技术转让和扩散,我国飞机工业的研发和制造总体水平以及配套能力得到了提高。根据合同要求,给我们的产品必须由合资公司交付郭表示,迫使外方与国内企业合作,有助于国内机载设备供应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参与国际竞争,带动国内产业水平,最终形成布局合理、国内外竞争有序的供应商体系。

十年后,“中国制造”的飞机开始成长。

该项目也促进了国内民用飞机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各研究单位开展了700多项课题和技术突破,如飞机平尾段强度静态试验、复合结构修复材料应用研究、机轮和刹车系统跑道识别技术、飞机供电系统测试和数据处理系统、超临界翼型设计等。除了不断形成民用飞机技术的新成果,补充和完善民用飞机技术体系外,它还带动了许多专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如飞机设计,空空气动力学和飞机结构强度等。

十年后,“中国制造”的飞机开始成长。

此外,该项目还促进了中国民航0+人才的培养。目前,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已签约海外高层次人才128名,员工人数从成立时的3800多人增加到近万人,初步形成了一支勇于攻关、艰苦奋斗的民航人才队伍。据了解,全国民航产业链中有近20万名产业工人参与该项目。

在C919的吸引下,大型飞机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不仅是基本的组件、机械、技术、材料等。还包括发动机组件、主航空电子系统、照明系统中的控制面板组件等。20%的大型客机将在上海制造.与航空相关的衍生产品产业和软件产业也将聚集和发展。目前,上海浦东新区已经形成了集设计、制造、配套于一体的完整的航空+产业链。预计15年后,浦东将形成产值1500亿元以上、金融贡献100亿元以上的0+产业集群,成为亚洲最大的0+民用航空产业基地,跻身世界前三名。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十年后,“中国制造”的飞机开始成长。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1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