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97字,读完约2分钟

在过去的两天里,清华大学颜宁教授被普林斯顿大学聘用的消息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说她不爱国,也有人说她愤怒地离开是因为她连续两年没有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科研项目。在网络舆论的喧嚣中,作者发现了两种中国概念。

一个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所有回国的中国科学家都是爱国的,所有出国的中国科学家都是汉奸。这种情绪在网络舆论中尤为明显。

另一种是“腹黑怀疑论”,即一有麻烦就去找“黑幕”。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在幼儿园里轻微碰撞,他会怀疑自己是否被同学欺负。科学家、体育明星和其他人才的“转移”,会怀疑他们是否被某些组织或系统等所排斥。

这两个概念实际上是极端的思维方式,一枚硬币的两面。从互联网上的舆论可以看出,许多网民持这种思维方式。因此,一个教授换工作的简单案例会在网上引起很多批评。杨振宁最近的“回家”也引发了互联网上的轰动。许多网民批评杨振宁年轻时没有回家投稿。事实上,理性分析表明,如果杨振宁留在国外进行学术研究,他对科学界和中国的贡献将远远大于他对回国的贡献。

论杨振宁的“回国”与颜宁的“出国”

近年来,随着中国科研实力的增强,“千人计划”等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大量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华。这是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带来的滚滚人才流。其中,一些科学家逆潮流而动是完全正常的。此外,随着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广泛深入发展,此类人才交流会议越来越多。

科学没有国界。科研学术的开放性和开放性将极大地促进科研项目的国际合作和科研学者的国际交流。美国科学家可以作为教授来中国,中国科学家也可以作为教授去美国。这是国际高层次人才流动的正常现象。我们应该对此保持积极的态度。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还是怀疑主义,都会对人才流动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一旦形成普遍的舆论环境,就会对人才本身和用人单位产生无形的压力。

目前,中国科学家的思想和学术水平已基本上与国际标准接轨。然而,许多网民的心态仍然徘徊在一些旧观念的怪圈里。只有抛弃这些旧思想,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好地适应今天快速变化的科学。

随着颜宁“走出去”,我们高兴地看到,随着中国科研实力的增强,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知名度也在提高。可以想象,越来越多的颜宁人将出国,越来越多的杨振宁人将回国。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论杨振宁的“回国”与颜宁的“出国”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1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