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46字,读完约2分钟
左、右、下、后...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办公楼前的草坪上,我看到无人机在空区不断变换飞行姿态,工作人员戴着橙色手套做手势,就像一个聪明听话的孩子会“读”人的手语,指挥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华春生。
该系统首次在沈阳科技周亮相,已经实现了强室外光干扰下的人机交互飞行实验。据公开数据显示,该系统是国内首个基于视觉的智能姿态控制无人机系统。研究人员称,该系统由姿态控制工作站、受控无人机和图像采集摄像机组成。它将基于视觉的智能手势识别技术与无人机飞行平台相结合,使无人机能够根据人们的意图完成不同的飞行任务,并在飞行平台上实现人机协同操作功能。
“与使用重力感应装置的现有系统相比,如苹果手表、魔杖等。、以及运动捕捉系统和Kinect摄像机等红外传感器,实现人机交互,这种由手势指挥的无人机将计算机视觉算法中的手势识别和目标跟踪算法与普通工业摄像机相结合,从而实现一系列操作行为。”华春生研究员介绍。该系统的成功开发不仅有效降低了当前无人机市场的设备成本,而且将人机交互系统的应用环境扩展到了真实的室外环境,缩短了未来智能无人机与人们现实生活的距离。人们也不需要长时间的专业无人机控制学习,只需要通过几分钟的连续手势训练就可以控制机器人完成复杂的任务。
手势识别是人机交互任务的核心算法之一。除了使用手势识别算法控制无人机外,该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的智能机器人。
“在工业生产线上,工人可以使用手势识别技术来控制工业机器人举起重物或转移工具。以前,人们只能在像《钢铁侠》这样的好莱坞大片中的英雄的科幻地下室里看到它。将来,无人驾驶汽车还可以在拥堵的道路上使用手势识别技术来识别交通警察的手势意图,从而确保道路畅通和自身安全。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华春生说。(郝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