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70字,读完约2分钟
几天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公司副总裁王在一次采访中说,一顿40多元的盒饭是“一个失去高铁的人”。也有舆论认为,高铁上的餐饮服务是一种市场行为,并不可耻。
不管“盒饭”问题如何,我更愿意相信,作为中铁的副总工程师,王的代表是深深地爱着和深深地负责任的。"盒饭"可能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焦点,但创新产品的服务质量和大众对创新产品的获取感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
今天,中国的高铁里程超过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领先的高铁技术和行业已经成为中国的名片。可以说,我们的高铁“硬技术”已经足够好了,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骄傲。随着“硬技术”的迅速发展,高铁服务质量也得到普遍认可。然而,作者认为,我们的“软服务”比“硬技术”相对较弱。相比之下,高铁服务或许相对较好,但就中国行业的整体发展而言,我们在某些领域强调的“硬件”相对较多,仍需改善“软服务”和用户体验。
创新是以人为本的,其根本目的是改善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创新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越来越快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的创新意识明显增强。然而,我们也不时听到一些“抱怨”。一方面,创新产品完全融入每个人的生活需要一个过程,并且需要与用户的习惯“协调”。另一方面,我们也有一些行业和产品比较重视“硬件”抛光,没有完全跟上配套服务。
移动通信是我国创新的又一张名片。从打破国际技术垄断到4G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再到现在的5G突破,成绩斐然。然而,公众意见仍在“喷涌而出”,焦点主要集中在移动漫游费用和客户服务上。这份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和降低收费,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扬。其他创新也有或多或少的“软服务和软环境”障碍,比如以前电动汽车充电的困难和当前关于共享自行车的争论。
创新是有温度的。它不仅需要“硬件”,还需要“软件”,不仅需要“硬技术”,还需要“软服务”。就像烹饪一样,只有用配料和调料才能烹饪出一盘外观和味道都很好的美食。我们的服务正在加速改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软”与“硬”相结合的创新将在世界上更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