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16字,读完约1分钟

科技日报:最近,位于库姆塔格沙漠东部边缘的敦煌,经历了温和的风沙天气,狂风挟沙向千年莫高窟。然而,敦煌研究院莫高窟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系统“不确定”,一些环境指标超标的石窟被提前关闭。

敦煌研究院因其对创新的充分需求和良好的运行模式,已成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创新的成功典范。在接待处调度室的显示屏上,有多少游客进入了开放的洞穴,温度和湿度是否达到警戒线,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浓度分布,哪个解说员带领团队,以及一系列数据,像专门的“球探”保护着珍贵的洞穴艺术。根据这些数据变化,工作人员实时调整旅游路线和洞穴环境,以转移游客。“它不仅监测大气环境,还动态监测石窟的微环境和文物。莫高窟地震监测网络中心可以全天监测石窟,为振动响应、抗震保护、维护和加固提供技术支持。”敦煌研究院保护所所长王小玮介绍。

敦煌文化保存技术的创新:“不确定预言”的微观环境

2001年,敦煌研究院和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联合开展了敦煌莫高窟旅游承载力研究。通过10多年的洞穴监测、游客调查及其他评估和分析,莫高窟安全合理的游客接待量确定为每天3000人。为了应对日益增多的国内外游客,该研究所于2013年开始建设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展示莫高窟的自然、历史、文化背景和佛教艺术。(金迪·杜英)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敦煌文化保存技术的创新:“不确定预言”的微观环境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lsbkj/1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