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5字,读完约3分钟

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影响世界的关键技术和产品。一个国家增加的发明专利越多,它就越有可能产生影响未来世界的重大创新。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其他机构发布的各种统计数据,中国在专利申请方面已经具有数量优势。在成为创新力量的道路上,关键是如何将专利的数量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创新优势。

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

最近,中国的创新得到了重申。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今年3月发布的数据,201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对专利、商标和工业设计的知识产权申请服务需求强劲。中国在国际专利申请中排名第三,增幅为44%。一些批评人士表示,“自2002年以来,中国专利合作协议(PCT)的申请数量一直保持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中国将在未来两年超过美国,成为PCT系统的最大用户。”

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

近年来,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影响世界的关键技术和产品。从赢得世界的超级计算机,到成为世界标准的UHV电力传输,到二维码、在线支付和一些硅谷企业正在效仿的其他移动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多的中国技术和产品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作为创新的风向标,中国企业在创新领域也表现出色。阿里巴巴和京东等电子商务企业,从过去被动接受西方商业模式,到开始引领全球商业模式创新,如今已经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作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代表,华为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它正在逐渐进入这个行业的无人区”。

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

可以说,无论是从衡量创新水平的宏观指标还是从日益活跃的企业创新实践来看,中国的表现都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这一进步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本土市场的扩大和科技人才数量的快速增长,这不仅增加了创新需求,也为创新创造了条件。

然而,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个国家的大量专利发明并不意味着其创新能力强。真正的创新是那些能够引发生产过程重大重组的技术成果,比如汽车、计算器和互联网的发明。尽管中国企业在改进工艺流程和降低材料成本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它们仍然徘徊在高产出、低收入和低价值的领域。虽然许多高科技产品和设备是由中国企业生产的,但它们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相比之下,在美国和德国等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对经济的贡献超过70%,80%的技术来自本国。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要成为一个创新大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带来深刻社会变革的重大科技成果,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国家拥有的新发明专利越多,它产生影响世界的重大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其他机构发布的各种统计数据,中国在专利申请方面已经具有数量优势。在成为创新力量的道路上,关键是如何将专利的数量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创新优势,提高创新质量。

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位企业家曾经说过,“创新不是为了击败对手,而是为了与明天竞争。”为了将专利申请的数量优势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优势,从制度层面来看,政府应该利用这一形势,创造一个更适合、更宽容的制度环境来容纳创新,激发每个企业和创新者头脑中的聪明想法,从政策角度完善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产生更多“改变世界”的重大技术创新。

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

从企业个体层面来看,要摒弃“急功近利”的短视思维,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深化产业和技术进步,围绕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部署创新链,以核心技术突破实现企业发展的“拐弯抹角”。只有这样,中国才能逐渐成为全球创新的真正领导者。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lsbkj/1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