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昆明《科技日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3日宣布,该园研究团队在中国南方云南首次发现中国特有的槭属植物化石。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博士研究生丁在周哲昆、邢的指导下,通过对滇中南华县六合盆地早渐新世槭属化石的研究,发现其形态与北美广布的槭属化石完全一致。这是目前槭属植物的唯一化石种,这意味着3200万年前,东亚植物区系与北美植物区系密切相关。
茶条槭(Acer ginnala)是中国特有的无患子科落叶乔木,是中国植物区系中古老而残存的木本属之一。目前,只有两个物种。茶条槭和茶条槭主要分布在中国中西部和西南地区。他们的人口少且分散。它们既是稀有物种又是濒危物种。在地质历史上,槭属的分布范围较广。该属的化石自古新世以来一直在北美被报道,直到渐新世早期宏基从北美消失。然而,在东亚发现的化石很少,这极大地限制了对该属独特形成历史的研究。
研究发现,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槭的翅果性状保持了果实大小和形状的稳定性。它的发现为宏基在东亚的早期演化及其现代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化石记录表明,槭属自渐新世早期从北美和远东消失后,一直保存在中国,并已成为中国植物区系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即该属的独特形成时间可能在渐新世,从而为中国现代植物区系的古老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这项成果发表在《国际古生物学杂志,古植物学和孢粉学评论》上。(赵汉斌)
标题:槭属化石首次在中国发现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