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月29日,《科技日报》-7月29日9: 48,北斗三号的第九颗和第十颗卫星从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这是北斗导航全球网络的第一组卫星从最简单的系统转移到基本系统。

根据该计划,一个由18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础系统将于年底建成,为“一带一路”沿岸国家服务。从这次发射开始,北斗卫星网络发射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密度时期。

北斗的构造就像马拉松比赛一样,测试耐力和速度。作为“北斗总部”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临批量生产的新高峰。自去年11月发射北斗三号的第一颗双星以来,9个月内已经发射了10颗星,第五研究院再次提高了它的“匹配速度”,并在Tai 空上写下了新的“北斗速度”。

练习稳步加速的方法

发射场有几颗卫星等待发射,装配厂有10多颗卫星正在研究中,正在演示的多颗卫星已经成为过去...无论在哪里,北斗三号的研究团队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与时间赛跑,具有强烈的战斗氛围。

然而,团队中多个位置的同时操作并不依赖于群体战术。记者了解到,与过去相比,发射场北斗三号卫星测试人员数量减少了近一半,发射场的整个过程时间缩短了近1/3。北京正在进行的研究就是这种情况,它大大减少了研究人员的数量和研究周期。

"通过科学管理加强卫星地面试验的验证."北斗三号卫星总指挥池军透露了这个秘密。以这次发射的双星为例,第五研究院首次在北斗三号卫星测试中采用了远程测试方法。前后侧实时联动,极大地发挥了后方口译专家的作用,提高了发射场的测试效率,大大减少了发射场的人员数量。此外,通过对发射场测试项目的仔细评估和科学优化,以及开展无线测试的各种尝试,第五研究院不断提升科学软实力以确保成功,并为稳步加快步伐开辟了道路。

北斗三号、九号和十号卫星成功发射

积累和创新让加速变得更容易

流程的优化和新方法的采用体现了北斗团队的信心。这种信心源于过去20年在批量生产和开发北斗导航卫星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

基于系统工程管理理念,第五研究院开创了导航网络化卫星研发管理新模式,实现了“一个团队、多项任务、协同统一”的项目群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全面创新。这是中国航天产品工程理论和方法的第一次形成和实践。坚持流程再造,采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团队结构,建立和完善从新概念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到工程实施的导航卫星研发管理体系。

北斗三号、九号和十号卫星成功发射

从思路到模式再到系统,第五研究院逐步转变,实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协调,促进了航天科研生产的转型升级,有效支撑了北斗导航卫星的批量生产和集约化发射。

进入智慧与智慧良性互动的北斗,加速跑的步伐变得更加平稳。

超越小目标,翻开新的篇章。

如果你不走太多的步骤,你会到达一千英里。北斗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完美地实践了这句老话。无论是测试系统、区域系统、全球系统的“三步走”战略,还是大跃进中的一小步,北斗都一步步稳步前进。

“早在北斗二号在亚太地区正式提供导航服务之前,中国就开始演示和开发北斗三号的全球导航系统。”“北斗三号”项目副总设计师、卫星总设计师谢军表示。

继2015年成功推出三大“先锋”,充分验证全球联网的关键技术后,北斗加快了进军全球导航卫星项目的步伐。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号的第一颗双星成功发射。从那以后,北斗三号加速运行在明亮的恒星轨道上,拥有四颗连续的一箭双星。2018年3月30日,八颗北斗三号卫星在tai 空位置就位,完成了最简单系统的部署,并通过固体在轨测试对几个主要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演习”。

北斗三号、九号和十号卫星成功发射

“小目标”已经实现,“北斗三号”揭开了基础系统建设的新篇章,但后续联网任务将更加紧迫。“北斗导航全球系统将由30颗卫星和三个轨道平面组成,具体包括3颗地球静止卫星、3颗地球静止卫星和24颗中圆形卫星。”北斗三号卫星的总设计师王平介绍说。

为了实现全球导航的承诺,北斗三号将以更快的速度扩展其网络,并全速向更宏伟的目标迈进。(潘晨记者傅逸飞)

标题:北斗三号、九号和十号卫星成功发射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