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8月19日,《科技日报》记者19日从天津大学获悉,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学院海洋浮标队自主研发的4000米深海自持式仿形浮标“浮力之星”已在海上成功测试。自从它于7月28日在中国南海北部近4000米的水域被释放后,它已于8月8日被回收。“漂浮之星”已连续工作10多天,稳定运行26个断面,最大深度3550.3米,数据传输成功率99.9%,标志着4000米深海自持断面浮标实际应用的关键一步。
据介绍,深海自持剖面浮标随水流漂移。它是一种易于丢弃、体积小、成本低的水下移动观测平台。它可以实现自适应平衡、自动潜水、定深悬停和在任何海域漂浮的功能。它可以根据所携带的传感器类型,如温度和盐深、溶解氧、ADCP流速剖面仪等,快速、准确、广泛地采集全球海洋的海水剖面数据。它可以引导我们进一步了解海洋和导航海洋。它是海洋观测和探测的重要工具。
“漂浮之星”由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所李教授牵头,青岛海洋科技先导国家实验室“问海计划”专项资助。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启动了新一轮深海观测计划,延伸至2000米以下的深度,占据了新一轮深海竞赛的制高点。然而,中国直到21世纪初才正式加入全球海洋观测网络。这次试航的成功进一步验证了浮力驱动、耐压设计、4000米深海“漂浮之星”的获取和通信等关键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自主式4000米深海剖面浮标的实用化进程。(记者孙玉松通讯员刘小燕杨邵伯)
标题:4000米深海自持剖面浮标在海上成功测试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