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9字,读完约5分钟
9月6日上午,公布了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
张亭栋,王振义获得了“生命科学奖”。 卢科获得了“物质科学奖”。 彭实戈获得了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奖。
各奖的个别奖金约为700万元。
年“生命科学奖”获得者
获奖评论:
表彰他们发现了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期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作用。
癌症仍然是人类健康的第一威胁。 在人类探索癌症治疗的过程中,张亭栋和王振义为急性早期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的治愈作出了决策性的贡献。
apl曾经是最危险致命的白血病之一,张亭栋和王振义的工作使apl的治愈率达到了90%。 几千年来,三氧化二砷( ato,俗称砷)被多种不同疾病试用,但其疗效一直可靠,没有得到可重复公认的结论。
20世纪70年代,张亭栋及其同事的研究首次确定ato可以治疗apl。 20世纪80年代,王振义和同事们首次说明患者体内全反式维甲酸( atra )对apl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张亭栋和王振义的事业得到了国际验证和宣传,把ato和atra作为当今全球apl白血病治疗的标准药物,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张亭栋,1932年出生于河北,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
王振义,1924年出生于上海,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年“物质科学奖”获得者
获奖评论:
鼓励他的独创发现和纳米孪晶结构和梯度纳米结构,实现铜金属的高强度、高韧性和高导电性。
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是材料物理行业中最核心的科学问题之一。 一般材料的强化是通过引入各种缺陷来阻碍位错运动来实现的,但材料的强度提高,塑性和导电性丧失,引起材料行业有名的长时间无法解决的材料的强度和塑性(或导电性)的逆转关系。 如何克服这一矛盾成为国际材料行业几十年来的重大科学课题。
卢科及其研究小组发现两种新型纳米结构可以提高铜金属材料的强度,不失去良好的塑性和导电性,在金属材料的强化原理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鲁科团队发现,通过在金属铜中引入高密度纳米孪晶界面,可以提高纯铜的强度一位数,维持良好的拉伸塑性和高电导率(相当于高纯度无氧铜),得到超高强度高导电性纳米孪晶铜。
这一发现突破了强度导电性反转关系,开辟了纳米金属材料的新研究方向。 纳米孪晶强化原理已经被多种金属、合金、化合物、半导体、陶瓷和金刚石验证和应用,成为普遍的材料强化原理。
鲁科团队还发现了金属的梯度纳米结构及其独特的强化机制。 倾斜纳米结构可以比较有效地抑制应变的集中,实现应变的非定位化,其拉伸塑性优于通常的粗晶体结构。 具有梯度纳米结构的纯铜样品,强度比普通粗晶铜高两倍,拉伸塑性也不变,突破了传统强化机理的强度塑性反转关系,应用于工业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卢科,1965年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
年“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奖”获得者
彭实戈山东大学
获奖评论:
表彰他在反随机微分方程理论、非线性feynman-kac公式、非线性数学期待理论中的独创贡献。
彭实戈教授在反随机微分方程、非线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线性数学期待行业作出了基础性和开创性的贡献。
彭实戈和pardoux合作于1990年发表的副本被认为是反随机微分方程理论( bsde )的基础工作。 这项事业开辟了重要的研究行业。 其中有深刻的数学理论和数学金融中的重要应用。 彭在这个行业一直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贡献。
彭实戈于1992年建立了非线性feynman-kac公式,给大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以bsde表示。
彭实戈迅速发展了非线性数学期待的理论,这与以前传达的线性数学期待本质上不同,但类似的数学理论依然可以建立。 这在风险的定义和定量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彭实戈教授1947年出生于山东省,1985年出生于法国巴黎九大( 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 )博士学位,1986年获得普鲁万斯大学( university of provence )博士学位,现在担任山东大学教授。
年产生的未来科学大奖是中国大陆首次由科学家、公司家族集团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关注独创的基础科学研究,鼓励在大中华地区取得优异科学成果的科学家(不分国籍)。
迄今为止的四次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如下。
年
年
年
年
未来科学大奖的各奖项由4名捐助者共同捐赠,自愿出资给关心中国科技事业的公司家、投资者等。
生命科学奖捐赠者:
丁健,李彦宏,沈南鹏,张磊
物质科学奖捐赠者:
邓锋,吴亚军,吴鹰,徐小平
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奖的捐助者:
丁磊,江南春,马化腾,王强
资料来源:科学网络,转载自今天的科学协会
欢迎关注。
科普辽宁
原标题:“未来科学大奖发表”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