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9字,读完约4分钟

参考新闻网8月30日报道称,德国《资本论》月刊网站8月28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中国的五个神话》的文章。作者是德国医疗技术集团的创始人兼执行总经理Katja Nettersheim。文章摘录如下:

1.中国人只能模仿吗?

文章称,中国企业长期以来名声不佳:它们模仿西方成功的产品、品牌和商业模式,稍加修改后在自己的市场上销售。这种现象以中国人的“山寨”概念而闻名。然而,中国企业不仅接受功能模型,而且对其进行升级。这种对原始产品的解构和改进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这在古代杰作中已经可以找到。这是他们的创新方式。

中国制造不如德国?德媒澄清有关中国的5个迷思

模仿、改进或组合带来新的和独特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复制。事实上,中国正在赶上独立国际专利申请的数量。例如,2017年,中国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排名第二,仅略落后于美国。在创纪录的一年里,它超越了日本,将日本挤到了第三位。在前15个国家中,中国是唯一实现两位数年增长率(13.4%)的国家,而且自2003年以来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

中国制造不如德国?德媒澄清有关中国的5个迷思

2.中国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发展水平?

文章指出,当谈到中国是否会成为一个值得长期竞争的对手时,另一个关于中国的神话表达了西方国家的一些傲慢。例如,中国仍然经常被认为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了达到西方经济强国的水平,必须组成许多阶级。但现实现在看起来完全不同了。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等城市正在推出越来越多的创新,其基础设施也是德国人羡慕的。“效率飞地”的概念和“试点城市”的务实概念也提供了不优于、但不逊于西方国家的创新潜力。“效率飞地”指的是拥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城市,而“试点城市”则试图创新政策和制度。

中国制造不如德国?德媒澄清有关中国的5个迷思

3.“中国制造”不如“德国制造”?

文章写道,“德国制造”和“中国制造”这两个标签乍一看似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或许你也认为前者质量高、误差容限低、精度极高,而后者“仓促、廉价、数量大”。即使在中国,“德国制造”品牌也特别受欢迎。但现在中国不仅可以“更便宜”,还可以“更好”。这在智能手机市场尤为明显。因此,“中国制造”不再是一个警示标志,而是成为一个越来越值得关注的创新标签,并将危及“德国制造”。

中国制造不如德国?德媒澄清有关中国的5个迷思

中国人是非常高效的工蜂?

这里必须加以区分:它们是工蜂,但不一定有效。尤其是在像深圳这样的新兴城市,很多人告诉我,中国人工作到了危及健康的程度。部分原因是这个城市的供应行业运转速度非常快。这种工作狂的明显表现是每天都有早到晚的高峰时间——人们在公共场所到处打瞌睡。有时我认为他们在思考之前就开始工作了。

中国制造不如德国?德媒澄清有关中国的5个迷思

5.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好?

根据作者所说,当提到中国城市时,许多人会想到摩天大楼、拥挤的街道和烟雾。在我去中国之前,我也有类似的期望。但实际情况让我吃惊。我感觉不到空的空气污染——空阳光明媚,空空气清新。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原因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自2007年以来,中国一直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其国家战略。中国国家领导人表示,暂时的经济增长绝不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中国,你说的就是你做的。这里有几个例子:

中国制造不如德国?德媒澄清有关中国的5个迷思

中国是电动汽车销售的世界领导者,包括公共交通。

根据彭博社提供的数据,世界上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有近三分之一在中国。

2018年,中国的造林面积相当于爱尔兰。

现在,环境保护在官方绩效评估标准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地方gdp增长率。

环境保护政策的影响正在显现:据彭博社报道,2017年北京的平均每日空空气污染水平比2015年下降了近三分之一,而其他大城市的空空气污染水平下降了约十分之一。

到目前为止,没有迹象表明环境保护会破坏国民经济。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6.9%,为七年来首次加速。此外,中国将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等高科技产业视为在环境保护和标准制定方面发挥全球主导作用的机会,尤其是因为美国在退出这一领域后已经离开了一个真正的空。

中国制造不如德国?德媒澄清有关中国的5个迷思

因此,我只能引用一句老话:眼见为实。我推荐你去参观中国,不仅是有着长城和兵马俑的历史中国,还有上海、深圳和广州的现代中国。你会睁开眼睛的!(聂利涛)


编辑:雪梨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中国制造不如德国?德媒澄清有关中国的5个迷思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34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