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03字,读完约7分钟
商务部的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的购物中心和便利店保持了稳定健康的发展。但业内专家认为,在技术、资金和消费需求的驱动下,实体零售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要求零售企业不断夯实基础,提高内部技能,才能顺利转型-
日前,商务部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和《中国便利店繁荣指数报告》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购物中心和便利店市场总体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势头。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也为购物中心和便利店等实体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此,专家表示,实体零售的转型是不可避免的。企业在实践技能的同时,资本正在成为推动力量,未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更加完善的政府扶持政策来支撑。
处于健康发展的状态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指出,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为66.1,同比上升1.3,环比下降1.4,环比上升16.1,购物中心市场仍处于健康发展状态。企业对下半年保持信心和乐观预期。
“根据去年全年的数据,租赁活动是一个关键指标,反映出供应方面的表现仍然良好,这表明购物中心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加,真正的零售品牌仍在瞄准商店。”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主席吴瑞玲对《经济日报》表示,新鲜电子商务超市和网络健身房等新业态和品牌也在购物中心寻找店铺,购物中心也是他们的主要实体渠道。
吴瑞玲表示,消费者对良好的现场服务体验有强烈的需求,因此娱乐休闲文化、儿童教育等形式更加活跃。以综合书店为例,一些书店和咖啡店式的综合商店在购物中心不断涌现,呈现出“量价并举”的现象。也就是说,在租金不断上涨的同时,需求也相对强劲,甚至呈现出一种难以发现的现象。
从不同类型的楼盘来看,直销店式的楼盘仍然很受欢迎,成熟的国内外运营商如安百里、首创、王府井、沙船等继续引领直销店市场。区域性购物中心的租赁活动有所下降,其辐射力不如覆盖全市乃至全国的城市购物中心的窗口效应。
《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便利店行业整体景气指数为70.25,高于苦荣线的20.25,便利店市场仍处于健康发展区间。
“便利店的整体发展还是不错的。百强便利店企业2017年实现销售增长率16.9%,门店数量增长18.1%,成为实体零售企业中增长最快的业态。商店数量和销售额都是两位数的增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便利店委员会主任王洪涛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表示,作为最贴近消费者的零售业态,“智能零售”和“跨境零售”等新概念的不断引入,促使中国便利店行业快速反应,在技术创新和经营模式上不断调整,从而确保全年便利店整体市场规模平稳快速增长。
机遇和挑战
根据这份报告,在中国的购物中心,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稳定的经济、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为零售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新格式、新模式和新主题的出现给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购物中心业主已经逐渐积累了运营经验,优化了运营管理。然而,另一方面,快速的变化和发展也带来了诸如短期增长、供需失衡等问题。购物中心市场周期性供过于求的问题依然存在。
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有4500多个大中型购物中心项目。17个大城市的高档购物中心平均入住率接近93%,同比增长0.8个百分点。“虽然整体市场租赁率不错,但城市不同商业圈之间以及商业圈不同项目之间的租赁和租赁绩效差异程度进一步加大。”吴瑞玲表示,沈阳、天津、无锡、重庆等城市平均有20%以上的商业区的购买率为0+以上,而少数城市的现有项目有70%以上的购买率为0+以上,因此分阶段供过于求的风险不容忽视。
空的高购买率直接影响购物中心的租金收入。原因是购物中心项目的位置仍然是影响零售物业租赁的一个重要指标。与此同时,运营经验越来越影响项目的租赁绩效。2017年,在租金同比下降的17个主要城市中,64%的购物中心位于不成熟的非核心商业圈,三分之二的项目由非专业和缺乏经验的开发商运营和管理。相反,2017年主要上市购物中心运营商可比项目平均租金涨幅约为15.4%,比2016年高出4.7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零售业参与者的数量和类型在不断扩大,风险投资已经成为一股新的力量,不断推动着从线上到线下的整合和扩张。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285个零售和娱乐风险投资案例中,有86个将全部或部分用于建设线下商店。
“赚钱不是目的。如何更好地发展和巩固基础非常重要。”王洪涛认为,便利店行业仍然面临挑战,尤其是当地的便利店企业。虽然增长速度很快,但与外资企业相比,在经营、商品、信息、供应链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高。
与此同时,商店租金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人才流失等问题也是便利店行业面临的挑战。“持续高水平的生产要素一直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威胁,这给便利店行业的运营能力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王洪涛表示,便利店行业需要不断创新,通过应用新技术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以消化不断上升的运营成本。
便利店作为零售业态之一,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然而,从去年来看,员工数量连续三个季度下降,反映出便利店行业经理对行业未来发展中人才流失和引进的担忧。今后,便利店管理者不仅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还要通过内部培训积极培养专业人才,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练好内功是关键
根据Evonik.com的监测,2017年超市关闭的数量显著增加。沃尔玛、家乐福和王勇等7个超市品牌关闭了45家店铺,同比增长28.57%。
"实体零售的转型是不可避免的."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向东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表示,由于电子商务的影响,一些成熟的零售业态显然面临挑战。不同形式的零售商正试图突破这一转变,但他们也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一转变。其中一些是企业根据市场变化的正常自发调节行为,另一些是由于租赁合同到期和无力支付续租。当然,仍有一些人确实受到电子商务的冲击,在操作上遇到了困难。“事实上,所有格式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有市场竞争,就有优胜劣汰。当你看到关闭的商店时,你也应该看到新商店的数据,以便比较更加客观。”刘向东说。
自去年以来,“智能零售”等新概念成为讨论的焦点,无人便利店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各种资本开始关注和投资无人便利店的发展。
“尽管资本运营理念、技术选择和商业计划各不相同,但总的方向是将传统的离线便利店升级为不需要人工值守的商店,以降低人工成本。这一新技术的应用和运营理念对便利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王洪涛说。
在刘向东看来,“智能零售”的概念是指通过互联网的支持,用数字工具和基于数字的决策改变行业。这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低端,即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实现渠道整合,以方便消费者的选择,这可以说是前几年实现的。第二阶段是B面,即通过数字化改造来改善企业内部运作,提高效率,完善供应链。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去年才开始的。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尝试这一方面。但是,由于其更多的是对企业内部技能的测试,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也没有更多的成功案例可供效仿,因此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记者冯其玉金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