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51字,读完约6分钟
为“第五站”做准备,中国向极地探险强国迈进
(极地科学研究致力于世界科学技术的前沿)
当新的寒潮袭击北半球时,南极大陆正在经历冬天的“温暖”。此刻,龙雪科学研究船正载着中国空小组前面的南极科学研究小组前往目标地区。在接下来的五个半月里,探险队将完成第34次南极考察的任务,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恩克斯堡岛建造新的考察站的准备工作。新站建成后,中国将在南极拥有五个科学研究站,中国的南极科学研究将进入“五朵金花”时代。
新车站的位置由罗斯海决定
自1984年第一次南极考察以来,中国的南极事业已经走过了33年。虽然与南半球一些发达国家或有地理优势的国家相比,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就科研站的建设而言,中国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了四个科研站,即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南极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其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极其复杂多样。只有建立更多的科学研究站,并依靠它们形成更丰富的研究数据,我们才能进一步大大提高对它的认识。对于致力于建设南极科学研究强国的中国来说,随着综合国力的发展和科学研究水平的进步,在研究站建设和运行的现有经验基础上,精心选址和建立新的科学研究站可以进一步大大拓展南极科学研究的空空间。
选址无疑是新科研站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新站科研的主要方向和科研成果的价值。中国四个科研站选址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长城站位于西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的南部,非常适合亚南极生态监测和研究。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东部的拉斯曼山,是观测和研究南极冰盖演化过程和南极冰架海洋相互作用的理想场所。昆仑站位于南极冰盖最高点的A区,是进行冰芯钻探、大气科学和天文科学研究的绝佳场所。泰山站位于中山站和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之地,不仅可以为昆仑站的科学考察提供前沿支持,也为格罗夫山的考察搭建了平台。
经过几年的实地考察和各方面的综合信息,位于罗斯海特雷诺湾的恩克斯堡岛(也称“有蹄岛”)最终被选为新的科研站。罗斯海是南大洋的一个边缘海,深入南极洲,也是地球上船只可以到达的最南端海域之一。这里有许多著名的火山,如埃里伯斯火山和南极洲最大的罗斯冰架。它被誉为研究地球系统各层之间的能量交换、物质交换和相互作用以及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实验室”。同时,罗斯海拥有南半球最高纬度的海洋及其生态系统,也是南极环境保护区系统最完整的区域。因此,它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在美国、新西兰、意大利、德国和韩国都有科研站。在这里设立一个站不仅可以实现与中国现有科研站的区别,还可以填补空在国际南极研究重点和热点领域的空白,促进国际南极科研合作。
车站建筑材料的运输是本次旅行的重点
根据设计,第五南极研究站是一个常年研究站。建成后可满足夏季80人、冬季30人的需求,规模5500平方米,辐射科研范围300-500公里。站房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布局、设施布局、工程运输设备和导航空保障体系完善、科研观测设备建设等。
现场调查选址过程为后期施工奠定了基础。早在第29次南极考察时,考察队就登上了恩克斯堡岛,并对目标地区进行了初步调查。在接下来的几次科学考察中,队员们对地质、气候和环境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为新站的规划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在今年2月的第33次南极考察中,罗海新站的选址小组乘直升机登岛,进行了测绘、地形勘探、地质调查、采集和采样,获得了风速、风向、气压、温度、湿度和太阳辐射等详细数据。
第34次南极考察将在新台站建设中完成哪些具体任务?对此,科研团队负责人、首席科学家杨惠根在离开Be采访时表示,根据计划,届时将启动临时建设工作,岛上将部署科研工作舱、住宿舱、生活舱、发电舱、备件舱等施工容器以及必要的工程机械和工程辅助设施设备。这些材料体积很大,但是没有现成的码头可以卸货,所以有必要找一个合适的地方降落。南极科考队队长助理、中国科考极地研究所运行部主任张体军补充说,科考队不仅要卸下新站的建筑材料,还要完成临时设施的建设,这将为新站今后的建设提供必要的住宿、生活和工作场所等条件。
张体军强调,新站的建设非常重视环境保护。他说,考察队将开展水质要素和环境污染物要素监测、鸟类监测、企鹅分布格局和历史变化调查;对拟建站区进行现场踏勘、工程地质调查和地形测绘,对附近海域进行水下地形测绘,对拟建码头区进行数据调查和收集等。,为新建站场周围的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此外,考察队还将进行基础测绘、地质调查、海洋深度调查等。,为建筑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提供数据支持和基础信息;通过现场工作,了解和掌握施工难点,为今后的施工作业积累经验。张体军预测,如果新站建设顺利,最早可以在2022年完工。
新的进展赢得了赞扬
“请朋友们踊跃发言,说出你们理想的电台名称。我先扔块砖头来吸引玉:孔子站!”
“我也扔砖头。天山站!”
“长江站!”
"中央站、神农站和轩辕站,我将一口气启动三个,供你参考."
在百度的“南极”贴吧里,网民们就中国第五个南极科学研究站的名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每个人都为中国南极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感到骄傲。
国际媒体也密切关注中国新的南极科学研究站。法新社(Agence France-Presse)援引中国媒体发布的消息,报道了“雪龙”南极考察的消息,称中国研究人员将在南极洲建立一个面积为206平方米的临时基地,并最终将其发展成为中国在南极洲的第五个科研基地,相关项目预计将于2022年完成。报道援引一名新西兰学者的话说,中国将是少数几个在南极洲拥有多个基地的国家之一。这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南极洲的一支主要力量。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说,虽然中国的南极考察历史很短,但它正不断朝着成为极地考察强国的目标前进。在简要回顾了中国南极科学研究历程后,报告说,中国第五个南极科学研究站现已完成在罗斯海地区的规划和选址,并将很快建成。报告对中国南极科研人才的成长和进步表示遗憾,认为33年来,中国初步建立了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的科研团队,建立了一批重点实验室。(记者张宝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