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2字,读完约3分钟

6月12日23时30分,中国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在完成在轨测试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将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连接,为用户提供服务。

记者从负责开发北斗导航卫星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获悉,北斗家族的这一新成员继承了前人的优良传统,将在“更快、更高、更强”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开发速度更快。

与其他北斗家族成员相比,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场开发周期较短。

“在发射场阶段,我们取消了一次大规模测试,并减少了一些电气测试和组装项目,从而将发射场的工作时间缩短了近10天,并精简了参与者人数。”该卫星的总设计师杨辉介绍说。

可以说,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在优化和缩短发射场开发周期方面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第五研究院前期成果的基础上,为下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铺平了新的道路。记者了解到,几年前,研究所系统开展了航天器发射场流程优化,全面梳理了各领域航天器运输方式和发射场工作现状,旨在进一步加强科研生产管理创新,提高航天器开发效率。这一初步尝试达到了预期目标,即:提高发射场的工作效率,精简发射场人员,实现人员的优化配置。

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批量生产水平较高

自2004年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项目正式获批以来,北斗导航卫星创造了12年23星的发展速度。这是因为北斗导航卫星的高效生产能力取得了重大突破。

根据导航卫星研发和生产的特点,结合我国国情和空间系统研发实践,第五研究院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设计,一个专项评审;分类生产,有序推广;流水作业和批量生产;“并行交付、密集发射”的项目群管理方法实现了卫星的批量生产和密集发射,成为航天产品工程管理的典范。十年来,北斗的批量生产模式为中国航天产业带来了一系列制度、法规,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产品、人才、经验等财富。

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严格执行了这一管理办法,为航天科研生产的转型升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系统运行得更好。

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是对北斗导航区域系统的有力补充,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改善系统的服务性能,增强系统持续稳定提供服务的能力。

自2012年12月27日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以来,北斗导航区域系统一直持续稳定可靠运行。其服务覆盖世界三分之一的土地,惠及亚太地区40亿人,这反映了中国的责任和地位。北斗项目的实施推动了我国卫星导航、测量、电子、元器件等技术的发展。培育和造就了一支自主创新、团结协作、克服困难、追求卓越的科技队伍,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又一支生力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我国交通、通信、电力、金融、测绘、勘探、农林水利、海洋渔业、防灾救灾等领域,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根据项目部署,中国已经发射了几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并全面参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强大的实力和无限的潜力."“北斗”导航卫星的总设计师谢军说,他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开发和应用它,让“北斗”能带来更大的效益。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2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