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57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柏林5月23日电中国西藏学者交流团21日至23日访问了德国柏林。访问期间,代表团与德国政府官员和媒体记者举行了多次交流活动,就西藏历史、文化、宗教、经济社会发展和当前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代表团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所长张赟任团长,成员包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的藏族专家学者。
鉴于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民族政策的偏见和误解,张赟阐释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及其在西藏的成功实践。他说:“民族认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尊重各民族,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深入交流与融合,实现共同发展。种族群体之间的界限划分不应被视为极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包容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质是使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在接受《时代周刊》专访时,张赟详细介绍了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他说,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旅游业、藏医药、民族手工业发展迅速,同时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青山绿水、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终身负责制”反映了西藏严格控制采矿和其他破坏环境行为的决心。西藏正以越来越开放的态度欢迎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希望外国人能够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地反映西藏的社会现状,向国际社会传递真实的信息,通过长期的交流和深入的交流,最终消除对西藏的偏见和误解。
在与德国外交部亚太事务专员的讨论中,针对德方提出的涉藏问题和国际关切,交流团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大量的数据再次表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并表示愿意加强与外国方面的沟通与交流,消除疑虑,理解对方的观点,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
在访问柏林之后,代表团还将访问汉堡、德国、荷兰和拉脱维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