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57字,读完约3分钟
如果把科学普及比作排球比赛,研究人员就是“服务器”。显然,只有当服务器启动时,比赛才能进行。同样,只有当科学研究人员“服务”时,才能促进科学普及。
首先,我需要问一个问题。中国的科普“球”发出去了吗?毫无疑问,它已经发出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科学素质有了历史上最快的提高,而且提高的速度有越来越快的趋势。“十二五”初期,中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目前已达到6.20%。
中国科普的“球类运动”越来越好。它的成就不小。这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是我们科学研究人员辛勤工作和汗水的结果。出现了一批在科学研究和科普方面表现出色的“明星”科学家。他们是中国科普的“服务器”,是中国科学发展进步的“服务器”,是创新时代背景下最可爱的人之一。
中国有优秀的科普“服务者”,但数量不是很大,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作为一个大群体并不重视整个科普。要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需要达到10%。目前,在几十个已经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发达国家中,具有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至少为10%。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迎头赶上。
我们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必须承担更多更好的责任和义务,作为科学普及的“服务者”。是的,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科学普及需要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因为没有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参与,科学普及就是“无源之水”和“无根之木”。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也需要科普。事实上,做好科普工作的能力反映了研究人员的能力和“技能”。科学研究与大众科学的关系应该得到妥善处理和协调。两者可以互相促进和刺激。
有些人说那些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做科普“没有做好他们的工作”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科学研究早已走出了“书房”。伟大的话题不仅来自灵光一现,还来自浩瀚的大自然和火热的生活。伟大的成就不仅体现在纸上写文章上,也体现在地球上、历史上和人们心中写文章上。在历史上,甚至在今天,许多来自东方和西方的伟大科学家都是流行科学的领导者。
还有人说,科普会干扰科学研究和教学的正常秩序,影响科学研究的保密性。这种说法不值得驳斥。从来没有人让科学家和研究人员难以全职进行科学普及,也从来没有人让科学家和研究人员难以公布本应保密的结果。只要每一个科学家、研究员和研究机构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科普,中国的科普状况就会大不相同。
毫无疑问,我们不能让“服务器”独自战斗。科学普及是整个“团队”的事。我们需要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来激活“二传手”,并充分激活“尖刺”和团队中的每个人。政府应该成为一个好的“教练”,服务于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服务于我们的“服务者”,促进科学研究与大众科学更好的结合,将大众科学的表现融入科学研究的表现之中,加强评估,为大众科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科研人员做科普,不要掉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