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71字,读完约2分钟
目前,比利时和其他欧洲国家有很强的“中国风格”,学习和说汉语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活动几乎每周都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加了中国在欧洲的“知名度”,缩小了欧洲人与中国之间的时间空距离,并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
布鲁塞尔的中国文化中心可以被称为“中国之家”,在这里比利时甚至欧洲的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自2015年揭幕以来,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成功举办,全方位立体展示了中国形象。我是中国文化中心的常客,我经常参加那里定期举行的“文化体验日”和“中国电影之夜”等特别活动。现在许多活动都是基于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
今年5月25日,文化中心举办了一场特别的“体验紫禁城之夜”。活动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是关于紫禁城知识的有趣问答环节。签到台给每个人发了一份关于紫禁城的问卷。当观众被吸引时,他们会仔细观看纪录片《紫禁城》,在展览现场“探索宝藏”,当他们正确回答所有问题时,会得到精美的礼物。这种文化活动很有创意,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增加了他们对展品的关注和意识。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通过不同的载体和渠道,使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比以前更加具体和客观。
如今,许多欧洲政要或商业精英非常重视中国文化的培养。他们热爱并学习《论语》、《道德经》和其他经典著作。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了解中医、太极拳等养生之道,许多人对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深感兴趣。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中国不缺乏值得讲述的精彩故事,但需要更多精彩的故事。
因此,有必要增加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和当代中国文化元素的传播。今年在欧洲许多地方举办的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展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观众可以通过展示的生动图片看到一个全新的中国形象。
为了使中国文化从简单的“走”走向深入的“走”,有必要增加创新的形式,用欧洲人喜欢听到和听到的表达方式更好地诠释中国故事,从而使中国文化扎根和国际化。中国的文化活动也应该深入中小城市和乡村,那里的许多居民从未到过中国,需要近距离“接触”中国。
(作者是《走进比利时》杂志总编辑,接受任岩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