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40字,读完约2分钟

《科技日报》记者10日从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通信卫星部获悉,在中国新一代大型卫星公共平台东方红5号基础上开发的通信卫星18号,近期将前往文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直至达到0+。近年来,我国已有数十颗通信卫星进入了“太空有线”的轨道。他们的“星光”照耀着世界60%的土地,惠及世界80%的人口,为“一带一路”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通信卫星全程服务“一带一路”

2007年5月,第五研究院研制的尼日利亚1号卫星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整个卫星出口“零”的突破,帮助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了“太空”的梦想。2008年10月,委内瑞拉的卫星1号成功发射,成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4年,第五学院迅速回应了“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10月成功发射后,第五研究院研制的亚太9号卫星和亚太5号、6号、7号、9A号等其他通信卫星形成了“从西向东,从印度洋到马六甲海峡,再到南海”的趋势。它整合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卫星通信服务,基本覆盖了“海上丝绸之路”周边地区。自2015年11月发射老挝一号卫星以来,它在促进地区均衡发展和改善互联互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1月,白俄罗斯卫星成功发射,实现了对“一带一路”另一端的欧洲经济圈的区域覆盖。

通信卫星全程服务“一带一路”

2016年8月天通一号01卫星的发射启动了中国自主建设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卫星和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共同构成一个通信网络,可以为中国及其周边地区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部分地区的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移动通信服务。

今年4月,中国第一颗高吞吐量通信卫星Praxis 13成功发射,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随后,中国将发射普拉西斯18、中兴18和亚太6D等卫星,形成一系列高吞吐量的卫星网络。通信卫星性能和水平的提高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互利合作。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通信卫星全程服务“一带一路”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2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