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1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曼谷1月11日电。时事通讯:泰国百年水市场的中国起源

新华社记者周扬

泰国繁华的百年水上市场坦南沙多距曼谷约100公里,曼谷已成为中国游客,尤其是免费游客的热门旅游景点。鲜为人知的是,背后有一段与中国人相关的历史。

近日,记者从曼谷驱车前往塞布里的水市场。运河上到处都是餐馆和商店。上午10点,岸上小贩的喊叫声没完没了。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菜单来吸引食客;在这条河里,卖椰子冰淇淋、热带水果和冰箱贴纸的货船和载着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船只络绎不绝。

通讯:泰国百年水上市场的中国渊源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许多供应商已经学会了普通话,许多商店的标志都标有中文。然而,回到过去,中国人来这里不是为了旅游。水市场的形成得益于100多年前对丹宁沙多运河的挖掘,许多中国劳工受雇于运河的建设。

通讯:泰国百年水上市场的中国渊源

当地的巴尼一直在运河边卖冰箱贴纸和其他旅游纪念品,现在她已经学会了一些普通话。她戴着帽子,肤色黝黑,但她的五官明显不同于当地人,更接近中国人的典型外貌。

她告诉记者:“我的祖名是林,祖籍是广东潮州。”“那时候有很多中国人挖这条丹嫩沙多运河。现在仍有许多中国人住在运河两岸,还有几座中国寺庙。”

巴尼的话与泰国的历史记录一致。根据当地政府部门网站上公布的丹内沙多的历史,中国工人是在运河修建时被雇佣的。1866年,为了改善曼谷和吴立之间的交通,泰国国王拉玛四世下令修建连接梅功河和塔钦河的运河。两年后,运河工程竣工了。由于它的笔直和光滑,国王给它命名为“丹嫩沙多”,意思是“方便的交流”。

通讯:泰国百年水上市场的中国渊源

据记载,运河的第六根柱子宝玉寺的前住持柴蔚大师曾说:“挖运河的人大多是刚到泰国的中国人。”他们受雇挖河。”他还提到,当时的中国工人留着辫子,挖出的土用簸箕运到其他地方。因为晚上不热,他们都在晚上开始工作,白天休息。

通讯:泰国百年水上市场的中国渊源

巴尼告诉记者,丹内沙多目前的水市场是后来开发的,运河上最古老的水市场就在它旁边,当地中国人称之为“老达拉”。

走过繁忙的丹宁沙沱水市场的一座桥,你会看到一个有三个汉字的标志:“老达拉”。“老达拉”在泰语中是“市场”的意思,“老达拉”是“老市场”的意思。

运河的“老达拉”段比丹宁沙多水市场安静得多。岸边的商店非常中国化,牌匾上印着汉字。一个阿姨坐在运河边的船上,做了一个典型的潮汕竹条。一位在河里卖热带水果的老妇人告诉记者,她也是中国人,来自广东潮州,现在已经有了她的祖名...

通讯:泰国百年水上市场的中国渊源

世事变迁。如今,中国人来水市场的主要目的是旅游。当记者在船上拍摄时,一群年轻的中国游客向镜头挥手致意。他们也是广东人,穿着时尚,充满热情,脸上带着轻松自信的微笑。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通讯:泰国百年水上市场的中国渊源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21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