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9字,读完约3分钟

一个年轻的学生在成都创业三年会有什么收获?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王军回答说,这家初创公司的估值接近1亿元,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

三年多前,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对数据挖掘感兴趣的王军敏锐地发现,大数据正获得发展势头。在导师的支持下,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创办了成都智舒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旗舰产品“卧龙大数据”一经推出,立即受到银行、互联网金融公司和移动通信公司的青睐,并成功获得两轮千万元级融资。

谈到在成都创业的成功,王军表示,在很大程度上,这要归功于成都确立的“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近年来,成都多次出台相关人才政策。今年7月,含金量可观的“成都市人才12项新政策”出台。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成都市认真学习贯彻了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进一步明确了要把人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推进政策创新,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集各类优秀人才,让各类人才在产生创新活力中相互竞争。据统计,今年下半年以来,成都吸引了8万多名新落户的青年大学生,呈现出新的“井喷”趋势。

成都,让各种人才的创造力与生成竞争

成都人才政策的针对性体现在“人才的迫切需要和人才的思考”。“先落户后就业”的政策,使具有学士以上学位的青年人才凭毕业证书办理落户手续。“租售结合”的住房政策,包括在工业新城提供人才公寓和配套租赁住房,保证了绝大多数“融朴”人能够住上房子,有家,有根。“成都人才绿卡”政策整合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以分级分类的方式提供配偶就业、子女就学和财政支持等服务。

成都,让各种人才的创造力与生成竞争

优化平台载体,吸引国内外高校人才来成都创业,是成都的一项创新举措。对于国内高校来说,成都已经完善了政府、行业、研究和使用的协同创新平台。先后与包括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在内的省内外13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高校周边知识经济圈、成果转化区和双创新集聚区的共建,有效推进项目孵化、成果转化和人才开发。目前,环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三所高校已建成知识经济圈,带动社会资本投资5亿多元,创建50多万平方米的孵化器,推动成都高校转移转化1000多项科技成果。

成都,让各种人才的创造力与生成竞争

成都长期以来一直着眼于吸引海外人才。以“不求一切,用之不竭”的理念,为海外人才建立了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创造性地构建了“双向离岸”工作模式,突破了海外人才来成都的0+时间限制,打造了低成本、便捷、全方位、开放式的创新创业载体。建立了4亿元境外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建成了3000平方米的境外基地载体,挖掘了16个国家的166个人才创新创业项目,首批项目已经登记落户。

成都,让各种人才的创造力与生成竞争

需要实施好的政策。“年轻人创业不仅缺钱,还因为他们刚刚进入社会,没有网络资源和“人脉”。但是,在成都,只要项目符合产业发展政策,政府部门就是你的“关系”。在他职业生涯的开始,王军担心没有“关系”很难处理事情。然而,三年的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在设备齐全的成都高新区景荣国际广场,拥有超过7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这里的租金是每平方米80到90元,而这里的租金是每平方米27元。这将每年节省大约50万元。”王军告诉记者,公司的顺利进入完全是因为公司的发展方向符合高新区政策。王军表示,自今年年初以来,该公司共收到了100多万元的各种政策支持资金,但没有一项来自“走关系”。

成都,让各种人才的创造力与生成竞争

"成都不仅在一般意义上欢迎人才,它真的很温暖."王军感慨地说道。(钟)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成都,让各种人才的创造力与生成竞争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1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