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8字,读完约4分钟
“让人才和思想在一带一路流动,”2016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联盟总部的讲话中强调。
人才是建设“一带一路”的关键。目前,中国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文化交流日益加深,各国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只有深化人才培养合作,促进人才双向流动,建设“知识丝绸之路”,才能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4月27日,清华大学、印尼工商会和中国民生投资集团在京举办“一带一路探索印尼产业——“引航计划”回顾与展望论坛。“试点计划”旨在为印尼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促进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顺利落地。它吸引了许多来自印度尼西亚政府部门和经济领域的经理和企业家参加。
清华大学副秘书长、技术转移研究所所长贤表示,随着建设的不断推进,沿线国家对中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不仅要致力于培养自己的国际化人才,还要帮助沿线国家培养国际化人才。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通常会把人才放在第一位,然后走出去,面对人才本土化的挑战。”CMI高级总裁助理、CMI Medical总裁秦剑表示,中国企业在沿“一带一路”路线的国家分布中,需要考虑来自工业和人才行业的投资。他们不仅要派遣自己的员工满足短期需求,还要规划本地人才培养,充分利用本地人才资源。
人才正成为中国企业布局“一带一路”的关键因素。2016年12月,北京率先为外国学生设立了“一带一路”奖学金项目。它计划支持160个在中国学习的学术项目,重点鼓励高端人才和来自“一带一路”路线沿线国家的高端技术和工艺人才来北京学习和交流。截至目前,已有19所市属高校的21个项目和36所部属高校的43个项目入选。预计两年内将支持1100名海外学生,涉及“一带一路”沿线的64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3月,中关村管委会与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在高校召开专题对接会,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留学生和中关村高科技企业搭建互动平台。
在国际经济贸易大学的活动中,哈萨克年轻人努尔苏丹提交了他的简历。他为许多欧洲公司做过市场调查,能说流利的哈萨克语、中文、土耳其语和俄语。国际贸易背景和语言优势使招聘企业青睐年轻人。(第二版旁边)
中关村管委会国际交流合作司司长江禄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关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机遇,也是企业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实现国际化发展的良好机遇。
为吸引中关村企业紧缺的外国人才,中国首个面向市场的外国人才评价和引进机制《中关村外国人才在华永久居留申请积分评价工作方案》出台。截至今年2月,中关村管委会已发出323种外国人才推荐书,155名外国人才通过“绿卡快车”获得绿卡。
去年9月,招商局港口有限公司启动公益项目“共建蓝色梦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人才工程”,希望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更多的港口和航运人才。来自南非、多哥、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等七个国家的30名参与者参加了该项目。
"培养当地人成为自己人,培养港口行业的精英和领导者。"招商局集团副总经理胡建华表示,该计划不仅改善了该公司海外项目的本地化,还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谊和发展。大多数受训者是由当地港口和航运局推荐的,将来将覆盖“一带一路”路线沿线的更多国家。
目前,中国每年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1万份政府奖学金。由Xi交通大学发起的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已经吸引了来自沿途国家的140多所学校。华为的“未来种子”项目计划在67个国家和地区播下希望的种子。由政府、企业和大学构筑的“知识丝绸之路”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