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8字,读完约5分钟

左边是朱俊浩

参加上海科技周

平均而言,他每月撰写一到两篇科普报告,担任“10万个为什么”系列“能源与环境”分册的主编,并撰写近100篇科普文章。中国著名红外电子物理和半导体科学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最近获得了第一个“国家创新奖”,这是因为他多年来在科普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不是因为他的科研成果。

“我有能力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不容易理解的事情简单化。最好是普及科学。”朱俊浩院士相当自得。

无论是听朱君浩的讲座,还是读他的书,都有一种透过云层看太阳、豁然开朗、举重若轻的感觉。"科普不是小儿科医生。"楚军豪说道。

黄色的阅读笔记承载着科学的梦想。

朱俊浩出生于1945年3月。他的父亲是一名教师。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经常在家看科普书籍,比如《科学大众》和《科学画报》。1958年,他进入上海徐汇中学读三年级,直到1962年高中毕业。学校里有许多书。褚君浩渴望知识。他借了许多书,读了许多科普书籍,如《眼睛和太阳》、《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宇宙》。阅读时,他做笔记并记录下一些想法。到目前为止,他仍然保留着泛黄的阅读笔记,“图书馆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漫游”

“科普院士”褚君浩:科普不是儿科学

在他高中的第一年,为了买下一卷《分子物理学》,朱俊浩连续三天不吃午饭,省下了他妈妈给他买书的午饭钱。

他说读完这些书后,他对科学的热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也为他未来的科学普及播下了兴趣的种子。

“我首先对科学普及感兴趣,我也可以自己说。后来我认为这是一种责任,后来我认为这也是知识。”朱俊浩这样描述他的科普方式。

大学毕业后,朱俊浩做了十年的高中物理老师。他漫长的教学生涯无疑为他以后做好科普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还希望向公众介绍科学研究的成果。"院士章程对科普工作有要求."

科普也是一门科学,应该“清楚”。解释清楚什么是知识,如何获得知识,知识、应用、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哲学的兴起之间的联系。

“虽然清理沙子需要很长时间,但要找到金子却需要很长时间。”

褚君浩非常注重科普方法,强调科普的“层次性”,为不同的群体发展不同形式的科普。

褚君浩不仅谈到了科学知识的获取、科学方法的建立和科学精神的弘扬,而且谈到了他向大中学生普及科学时的“励志”。同时,由于大中学生正处于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

他告诉学生们,为了取得科学成就,必须“走一千个弯路”和“把所有疯狂的沙子吹走”。当解放军士兵进行阅兵训练时,他们需要在衣领上钉一枚别针,在头顶上钉一块砖头,以确保阅兵队伍的一致性。

当面对公务员和企业家时,朱俊浩从事“高端科学普及”,向他们讲述了光电技术的尖端发展和第三次工业革命。让这些趋势流行起来并帮助他们做出决定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有几次,朱俊浩给局级干部讲了整整六个小时。“演讲结束后,我得了最高分,这是内容和表达方面的最高分。我感到非常满足。”楚军豪笑道:

褚君浩非常重视科普原则,立足于自己的科研领域进行科普工作。"我没有学过任何东西,我不会随便碰它."但是他也将扩展,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到工业应用,最后到社会发展。例如,他将谈论他的研究领域,如光电能量转换和光电信息获取,同时他将扩展到物联网、智能城市、低碳等相关内容。

他花在科普上的时间“非常吝啬”

朱俊浩是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曾任上海市政府参事。他非常重视科普与参政的结合。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的大部分提议和建议都与科学发展和工业发展有关,涉及新能源、环境等领域。“我写的原因、证据和案例都是从科普的角度来看的。它们可读且有说服力。政府采纳了许多建议。”

上海举办世博会时,市政府参事褚君浩从科普的角度,就世博会将举办什么样的会议、上海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做了建议报告,受到了高层的关注。

褚君浩还倡导院士在九三学社做科普工作,使院士科普之旅丰富多彩。在跨学科研究中,他杰出的科学普及能力帮助他找到了更多创新和跨领域的探索课题。

褚君浩认为,科学普及和科学研究应该与参政结合起来,实现互利共赢。

尽管他是“一位热爱科学普及的院士”,但朱俊浩坦言,在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前,他在科学普及上花的时间“很少”。原因很简单,因为科普工作不包括在科研人员的工作量中,也不能反映在评价体系中,“无论你做多少,都没有用。”他建议科普的分量应该反映在科研评价体系中。

“科普很重要。它可以提高全民的科技素质。有了这种品质,土壤将变得非常好,人才将不断涌现。”楚军豪说道。(何迎春)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科普院士”褚君浩:科普不是儿科学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1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