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4字,读完约3分钟

中新社柏林7月3日电(记者 彭大伟)联合国咨询机构“外交协会”(diplomaticcouncil)主席、德国《外交杂志》“2015年度大使奖”……作为现任中国驻德大使,史明德身上不乏“光环”。 “德语说得堪称完美”是史明德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抑或发表公开演讲时,德国听众时常发出的感慨。2013年,《柏林晨邮报》将当时赴任刚半年的史明德形容为“一位非常抢手的采访对象”。 1972年,中国与联邦德国建交。同一年,年仅十七岁的史明德来到位于东柏林的中国驻民主德国使馆留学生班学习,随后开始了外交生涯。在东柏林学习3年后,史明德又先后五次被派到中国驻柏林和波恩的使馆工作。 45年后,代表中国担任驻德国特命全权大使已进入第六个年头的史明德,正在迎来其任内中国国家主席对德国的第二次国事访问。 “史大使一生都与德国有着密切的关系。”《柏林晨邮报》这样概括史明德的人生历程。 近日在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这位资深中国外交官回顾了他所亲历和见证的中德关系45年巨变。 “45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但中德关系的发展对双方来说却是硕果累累。”史明德说,数字最令人信服。 “建交之初,两国没有直航,我坐了整整10天的火车才从北京到达东柏林。”抚今忆昔,史明德感慨道,“如今每周有90多个航班来往于两国之间,耗时不到10小时”。 在经贸方面,现在中德之间1天的贸易额相当于建交之初1年半的贸易额。1983年,中国第一辆大众汽车下线。今天,中国超越美国、德国成为德国车企最大的市场,大众每生产2辆汽车就有1辆销往中国。 投资方面,建交后近30年一直是德国单向对华投资,近年中国对德投资进入提速期,“单行道”逐渐转为“双行道”。目前德企在华已达8200家,合同金额达760亿美元;中企在德也达到2000家,累计投资约80亿美元,投资领域更宽、主体更加多元、形式更丰富。 横向来看,中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海外市场。德国是中国在欧盟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实际投资来源地、第二大投资目的国。中德贸易额占中国与欧盟贸易总额约三成,是中国与英、法、意三国贸易的总和。德对华出口相当于对韩国、日本、印度出口之和的1.6倍。 在人文领域,建交之初,仅有3名德国在华学生,10名中国在德学生。目前在德中国留学生规模超过4万,德国在华学生也有8200人。双方人员往来从建交初期的每年几百人,发展到现在每年超过200万人次,每周有近5万人。 在经贸合作之外,两国人文交流同样枝繁叶茂。目前中德间有91对友好省州(市)关系,500多对大学校际关系。双方在德合建了19所孔子学院和4所孔子课堂。2015年在德国举办的“中国8”艺术展,规模空前,影响巨大。今年9月,“德国8”艺术展即将在中国太庙拉开帷幕。与此同时,足球合作已成为新亮点,去年两国在政府、专业协会和校园足球三个层面签署了合作协议。 “这一系列的人文交流合作,在两国人民心中播下了友谊的种子,未来将开出美丽的友谊之花。”史明德认为,中德两国关系之所以发展如此卓有成效,如此深入广泛,主要原因一是两国之间没有根本和直接的利害冲突,各自均把对方看作是发展的机遇及可信赖的合作伙伴。二是互利共赢。在国内和国际重大问题上,两国共同利益和主张不断增加,不断加强协调和沟通,相互支持。三是相互尊重,彼此照顾对方的核心利益和关切。通过平等对话,妥善处理彼此分歧和差异。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大使亲历中德45年巨变:北京柏林10天到10小时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37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