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1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人民日报记者来到德国埃森市伯乐高级文理中学旁听中文课。该中学是德国最古老的12所公立中学之一,自1994年起开设汉语课程,是埃森市唯一开设汉语必修课和设有汉语高中毕业会考科目的学校。 当天的主讲不是老师,而是4名高二学生:“丝绸之路历史悠久,是众多中欧贸易路线的统称。除了丝绸、瓷器、皮毛和胡椒,哲学、宗教和文化也通过这条纽带进行着交流”——范梦琪和胡凯巍同学聚焦古丝绸之路;“中国国家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加强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之间的互联互通”——海洋和阮明同学的主题是“一带一路”倡议。 学生们学习汉语的时间不长,演讲用德语进行。汉语教师张云刚不时插话设问:“胡椒为什么有‘胡’字?这表示它来自于西域。比如胡萝卜。” 为了今天的演讲,学生们准备了很长时间。张云刚说,选修中文的高二年级学生都要“过堂”演讲,目的不仅是测试他们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增进对中国社会文化的理解,也希望学生们通过自主寻找材料,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谈及“一带一路”倡议,海洋认为,它毫无疑问会加强欧洲同中国的贸易。阮明则表示,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将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的交流与沟通。刚刚在第十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德国赛区决赛中获得第一名的欧瑾瑜是土耳其裔德国人。他说,很多土耳其人都喜欢喝茶,这是古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结果。希望“一带一路”把中国、德国和土耳其更紧密地连接起来。 伯乐高级文理中学的学生们学习汉语的热情很高,近年来该校学生多次在“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中获奖。此外,该校还将于下一学年正式开设“中国主题课程”,介绍中国历史和文化,并将其列入高中毕业会考科目。这将是德国第一所开设中国主题课程的公立学校。 校长司空佩岩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题课程类似大学里的专题课,学生们将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围绕特定主题深入研讨。该课程将进一步激发学生们对中国的兴趣,同时对他们个人成长也大有裨益。张云刚表示,开设中国主题课程后,将会增强学生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也将帮助他们全面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学校教学楼旋转楼梯边的墙上,有几张照片很抢眼,这是师生们同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的合影。2014年3月,彭丽媛曾到伯乐高级文理中学参观并观摩汉语课。访问给了学校师生莫大鼓励,激发了大家深入了解中国及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去年10月,伯乐高级文理中学中文合唱团赴华访问,彭丽媛会见了师生代表,鼓励两国青年人加强交流学习,在心中播撒下中德友好的种子,将中德友谊之路越走越宽广。 伯乐高级文理中学的中文合唱团是目前德国唯一一个中学生中文合唱团,在当地颇有名气。张云刚兼任中文合唱团团长,他告诉记者,《同一首歌》是合唱团的保留歌曲,象征着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碰撞在一起,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