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83字,读完约5分钟
图为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资料图片 盛夏时节,俄罗斯与德国的华侨华人满怀热情与期待,迎接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当地时间3日下午2时30分,习主席抵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进行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结束访俄行程后,习主席将于7月4日至6日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在7月7日至8日出席在德国汉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习主席的这次欧洲之行,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华侨华人的热门议题。 期待:华人华媒热议 “听到习主席即将访俄的消息,大家都像过节一样兴奋。”俄罗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秘书长、俄罗斯华侨华人青年联合会会长吴昊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时,难掩激动。他说,“对在俄侨胞来说,习主席就像亲人一样亲切,这是一种很朴素的感情。” 在忙碌的学习中,莫斯科国立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法律系博士生卢森通也密切关注着习主席的访俄行程。“看到新闻后,我非常期待。”卢森通告诉人民日报海外版。旅俄多年,他深切感受到,俄罗斯人对中国人的友好感情不断加深。 身居海外,仍关心中国的点点滴滴,这是所有海外游子的共同特点。对习主席的到访,德国华侨华人有同样的感受。 “在国外生活时间越长,越能体会到游子的心情。”德国华人华侨联合会主席李阿平谈起自己旅德近三十年的经历,感慨万千。她还说:“习主席到访德国,就像‘娘家’亲人登门,我们都很激动。” 在德国弗莱堡学习、生活的华人陶野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时说:“虽然远隔万里,但我一直关注与中国有关的新闻报道,很早就了解了习主席的出访行程,充满期待。” 对习主席的此次访问,海内外华文媒体也纷纷刊文热议。 《俄罗斯龙报》专门制作四个中文版面和一个俄文版面,回顾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合作上取得的巨大成就。美国《侨报》引文称,“g20汉堡峰会在世界经济向好但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举行,中方将提出有价值的‘中国方案’。”法国《欧洲时报》援引相关分析称:“习近平此次出访将为推进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建设提供新动力。”香港《星岛日报》转载文章认为:“习近平俄罗斯之行,将为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开启新的篇章。” 见证:双边关系发展 近年来,中俄、中德高层互访频繁,双边关系不断提升。对在俄、在德华侨华人来说,他们能频频感受到来自祖(籍)国亲人的问候。 习主席此次访俄将促成第21次“习普会”。在采访中,俄罗斯莫斯科孔子文化促进会会长姜彦彬也特别提到,“习主席与普京总统在半年内实现三次首脑会晤,足见其工作关系之密切和私人感情之深厚。”对此,吴昊认为,在中俄领导人的努力下,在可预见的未来,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 而习主席的这次德国之旅也颇具意义。这是继李克强总理成功访德一个月后,中德之间的又一次重要高层互动。“目前中德友好合作不断加深,这不是一个短期现象,两国关系‘蜜月期’将长期持续下去。”李阿平分析说。 中俄、中德关系的不断深化,给两国华侨华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正如吴昊所指出的,“两国关系发展得好,我们的腰杆子就硬了,也更有底气了。”这几乎是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的华侨华人们共同的感受。 姜彦彬告诉人民日报海外版:“能够感觉到,来自俄罗斯各阶层的尊重多了,过去经常发生的刁难华商的事越来越少了。” 旅俄媒体人姜源还说:“从以前俄罗斯警察每见华侨华人必查护照,到现如今基本采取放行态度,甚至还会说句汉语‘你好’表达问候,可以说中俄两国进一步合作互信,改善了在俄华侨华人的生活状况。” 除此之外,青年一代的文化交流也方兴未艾。“在俄生活、工作、学习越来越安全了。”卢森通在采访中说,“我能明显感觉到,俄罗斯老师、同学对我的态度非常友好,喜欢跟我联系,还有很多俄罗斯朋友向我咨询去中国工作的事情。”对此,陶野也有相似的感受。据他了解,德国青年一代对中国文化兴趣浓厚,弗莱堡大学还有学习中国太极、武术的社团。“中德高校间的学术及人文交流协议非常多。”陶野说。另外,在采访中,华侨华人们还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他们所在地蓬勃兴起的“汉语热”。 展望:侨界大有可为 “习主席曾提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间层面的交流将给中欧关系的长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分析说,“华侨华人不仅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更重要的是,通过维护族群权益,更理性地融入主流社会,能够进一步推动社会融合,实现多元文化发展的目标。” 在中欧关系的发展中,侨界大有可为,未来可期。 吴昊介绍说,在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俄罗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随即成立“一带一路法律商务服务中心”,成为首个成立“一带一路”对口部门的侨团。 “莫斯科孔子文化促进会重视中俄文化的双向交流,通过举办俄画家作品展览等活动,满足华侨华人对俄罗斯优秀文化产品的需求,更在民间层面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姜彦彬说。 德国浙江总商会会长郑旭涵表示:“我们致力于为中德两国各领域企业创造良好的交流服务平台,为中德经贸技术领域的合作贡献最大的力量。” 除了侨团组织的努力之外,华侨华人个人的点滴努力也能汇聚巨大的力量。正如李阿平所说,“每一个在德华人都是中国文化的‘外交使者’。”姜源还提出,以“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为契机,以实际行动逐步消除误解,“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中国形象”,是海外华侨华人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