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60字,读完约8分钟

温州网讯7月,烈日高挂,农村树梢上的蝉异常密集和喧闹。文成县歧口镇都都村临安生态园整齐地排列着几十亩火龙果种植大棚。在温室里,倒置的茎干上有诱人的果实。

“现在,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生态公园。”郑眯着眼笑道:施肥、除虫、修剪、采摘水果...在这段时间里,从早上5点到下午6点,他基本上都在生态公园里忙碌着。

占地100多亩的果蔬生态园,承载了郑啸楠和妻子刘穗芳五年多的心血。他们过去是个体经营的硬件商,他们的半辈子从未从事过作物种植。然而,2015年,他拿起锄头,在意大利做生意的刘穗芳回来帮忙,当了五年多的“返乡就业农民”。

夫妻返乡就业“当农民” 带领村民打造“生态园”

如今,生态园已经初具规模,园内的作物已经从单一品种一起培育成多种经济作物。他们家的年收入也从几万元增加到几十万元,翻了几番。"这个生态公园让我们在小康路上越来越稳定."郑啸楠和妻子叹了口气。

夫妻返乡就业“当农民” 带领村民打造“生态园”

巧合的是,回家后又成了农民

都都村位于文成县歧口镇西部,距县城约6公里。村子三面环山,出口相对狭窄。蜿蜒的乡村公路穿过村庄,巧妙地将农舍和农田串联起来。两边种植的水稻和蔬菜静静地点缀着简单的乡村生活。

夫妻返乡就业“当农民” 带领村民打造“生态园”

小径的一端与临安生态园相连。

“来尝尝,这是刚摘的火龙果,特别甜。”郑啸楠不停地问候前来参观的客人。豆子的汗水从他黝黑的脸颊上滚落下来。他擦了几下手,对大家说:“七月的太阳很毒,你们到阴凉处躲起来吧。”刘穗芳正在包装火龙果和南瓜,准备运往其他地方。

夫妻返乡就业“当农民” 带领村民打造“生态园”

郑啸楠早年当过兵,后来和妻子一起在瑞安做五金销售生意。"我决定回来从事农业是一个巧合。"郑啸楠说,2010年,都都村的村干部发生了变化,他当选为村党委书记。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关闭五金店,回到村子里。“当时,有些人说我很笨,说我在山里憋不住,但我觉得这个地方情结很难放弃。”

夫妻返乡就业“当农民” 带领村民打造“生态园”

在村里“两委”工作的几年里,他积极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并通过微信朋友圈帮助村民扩大销售、增加收入。"既然你喜欢这样卖农产品,为什么不自己看看呢?"面对邻居的询问,郑啸楠逐渐提出了建立生态公园的想法。

夫妻返乡就业“当农民” 带领村民打造“生态园”

开始,军旅生活的经历,让郑培养了果断做事的素质。2015年,他长期接触村里的荒地,并征得有关村民的同意,办理了土地转让手续,同时在文成县成立了临安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始了新的“农场”生活。

夫妻返乡就业“当农民” 带领村民打造“生态园”

扔掉“慕斯”,他每天都在生态公园里等火龙果

"火龙果生产周期长,产量高,可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郑啸楠和他的妻子将火龙果作为生态公园的第一批作物。“当时,用于插秧的茎是在一位来自瑞安的朋友的介绍下买的。它是台湾的一种红龙水果。果实不大,但营养很丰富。”

夫妻返乡就业“当农民” 带领村民打造“生态园”

然而,2016年9月,几个台风如“鲶鱼”肆虐温州,尤其是当地山区。当时的暴雨创下了文成的新纪录,强降水也给当地农民造成了重大损失。

“我整晚都没睡,我的整个心都提到了我的瞎眼睛。我一直在考虑基地的情况。”回忆起灾难的情形,刘穗芳仍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恐惧。当台风来袭时,夹杂着泥浆的大雨倾盆而下,整个基地陷入了“汪洋大海”。“当时,水深几乎到了胸腔,有四五个暖房直接被冲走了。由于火龙果是热带水果,浸泡后基本上被浪费掉了。当它从太阳出来的时候,它就都死了。”

夫妻返乡就业“当农民” 带领村民打造“生态园”

尽管在第一场战斗中遭遇挫折,郑啸楠和他的妻子仍在大胆尝试。在县、镇两级的帮助下,基地再次设立了温室,加固和升级了温室底部,并修建了新的防洪和强排水系统,以提高生态公园的抗灾能力和生产能力。

夫妻返乡就业“当农民” 带领村民打造“生态园”

“受灾时的心情就像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郑啸楠承认,农业投资受天气影响很大,而且影响缓慢。然而,既然我们选择从事农业生态公园,我们必须能够承受艰难和压力。

暴风雨过后,郑和他的妻子每天都在生态公园里辛勤地处理火龙果,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修剪,如何控制昆虫,如何人工授粉等等。在烈日下工作了很长时间,他们被晒黑了。刘绥芬开玩笑说:“换衣服之前,他会整理好衣服,在头发上抹上摩丝,然后把头发弄好。”我现在根本看不见它。每天‘不修边幅’,穿上衣服,钻到基地去。”

夫妻返乡就业“当农民” 带领村民打造“生态园”

夫妻团聚,她放弃了意大利服装生意,回家帮忙

谈到家庭,我们面前的男人流露出柔情似水。“没有她的支持,我不可能一直坚持做这份工作,以现在的规模也做不了。”郑看了看妻子。

2010年,郑啸楠回到都都村担任村党委书记。同年,刘穗芳和她的亲戚去了意大利,开始接触服装生意。

农村工作期满后,郑啸楠决定在家乡建一个生态公园,并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刘穗芳。当时,很多亲戚朋友都不明白,但他的妻子非常支持他。

“现在每个人的想法都变了。干农活不再只是填饱肚子的问题,而是一种创收和致富的途径。”刘穗芳说,当郑啸楠告诉她在2015年建立生态公园的想法时,她毫不犹豫地决定回来。“在外面呆久了,我会意识到家是最温暖的港湾。我出去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是现在我在家乡有好的项目,为什么还要再出去呢?没有什么比一家人一起努力工作更重要了。”

夫妻返乡就业“当农民” 带领村民打造“生态园”

现在,除了育苗和授粉期间,郑啸楠和他的妻子基本上都在整个生态园里忙碌着。郑啸楠负责营销和接订单,刘穗芳负责提货、包装和运输。

“为了这个生态公园,她付出的比我多。”说起刘穗芳,郑啸楠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他妻子负责的挑选、包装和运输的工作量相对较大。“我很感动。她没有因此责备我,而是在家庭和基础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

夫妻返乡就业“当农民” 带领村民打造“生态园”

但在刘穗芳眼里,郑啸楠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和农民。“一个家,一定是需要两个人一起努力的。他有许多朋友和广泛的沟通,这是适合营销。事实上,通过接受订单来销售更伤脑筋。虽然捡东西和打包是一项体力活动,但相对简单,他经常帮我一起做。”

夫妻返乡就业“当农民” 带领村民打造“生态园”

教人们捕鱼,并驱使村民加入“精细种植”

在郑啸楠夫妇的精心呵护下,临安生态园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越来越多的土地被转让,园区内的农作物品种也从单一的火龙果种植发展到了南瓜、山药、芋头、葡萄等经济作物的共同发展。去年,整个生态园的毛利超过100万元。

夫妻返乡就业“当农民” 带领村民打造“生态园”

现在,郑啸楠的家人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郑啸楠说:“过去很艰难,发展到今天也不容易。现在我有钱了,我要带村民们去小康社会。”

郑啸楠对推动村民增收、建设小康社会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始终认为“与其教人钓鱼,不如教人钓鱼。”他将为村里的其他农民提供优良品种,传授技术和经验,让村民通过劳动增加收入。

夫妻返乡就业“当农民” 带领村民打造“生态园”

“现在人们认识到了农民自己种植的水果和蔬菜,销量得到了保证。目前最重要的是跟上市场,通过“精细种植”增加产值。”郑啸楠指着货架上的“拉斐”南瓜说,它是在省农业科学院专家的指导下,通过提纯意大利南瓜品种获得的。这种挂着的水果味道粘稠,可以卖到6元/500克,是普通品种的两倍。“挂在上面的南瓜是用来留种的,然后把它送给需要扩大种植量的村民。”

夫妻返乡就业“当农民” 带领村民打造“生态园”

令人高兴的是,都都村的交通不便有望得到改善。新的青文泰公路正在规划和设计中,这也给都都村带来了更多的想象。

“下一步,我们还要规划扩建、采摘、养殖等项目,把临安生态园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大型农业园区。”面对未来,郑啸楠和妻子都充满了尴尬。“他们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同时,他们相信拥有这个农场将使我们在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越来越稳定。”

夫妻返乡就业“当农民” 带领村民打造“生态园”

资料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陈恩新/温实习生陈记者/照片

记者笔记

稳步过上小康生活

每1000个读者对应1000个哈姆雷特。至于什么是小康生活,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文成县歧口镇都都村的大多数村民对小康社会有一个简单的认识:他们有稳定的收入,有住的地方,有可以踮起脚尖把握的未来。

夫妻返乡就业“当农民” 带领村民打造“生态园”

那么,如何在农村过上小康生活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摆脱贫困的总途径。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懂得种什么、养什么、在哪里增加收入,帮助村民找到脱贫致富的好办法。

夫妻返乡就业“当农民” 带领村民打造“生态园”

让记者印象最深的是,生态园区的种植者郑晓楠多次提到省农科院特派员和乡镇领导对他的帮助。相关人员不仅积极争取政策补贴,还提供技术经验支持。其中,“拉斐”南瓜品种的提纯和种植使郑啸楠的南瓜销量翻了一番,也为后续的生态园“精细种植”开辟了思路。

夫妻返乡就业“当农民” 带领村民打造“生态园”

在技术委员和地方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下,像郑啸楠这样的种植者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会变得更加平坦和安全。

杜文记者陈恩新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夫妻返乡就业“当农民” 带领村民打造“生态园”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35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