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152字,读完约13分钟
海外网11月30日讯——东营,一座年轻的城市,一座石油之城,一座生态之城!这是一个黄河像大海的地方。过去,有一句谚语把东营的环境描述为“夏秋两季一望无际的白色,冬春季的沙尘暴,到处没有树木,山东北部大饥荒”。1961年,“华坝井”被授予工业油流。胜利油田随后被发现。在短短的50年间,这里的油田与当地政府携手合作,建设了第二大陆上油田和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
11月29日下午,“山东制造工匠精神——开放山东”全媒体采访团进入最年轻的城市山东,探索东营崛起之路。
1961年4月,华北石油勘探局完成了境内第一口探井——广饶县新店公社东营村附近的华坝井,日产工业油8.1吨。从此,华北石油之战的序幕拉开了。1962年9月23日,东营钻成了全国最高日产量的油井。为了纪念这口高产油井被钻的那一天,胜利油田被称为“923厂”。1971年6月11日,923厂更名为“胜利油田”。为适应胜利油田开发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需要,1983年10月15日举行庆祝会议,庆祝东营市正式挂牌成立。
经过30年的历史变迁,东营市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把制造业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4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万亿元,利税1302.9亿元,利润853.7亿元,居全省第三位。一批大型优质企业正在壮大。223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32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华泰、万达、方圆、大海、易丽华等5家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500强中有13家中国企业,500强中有17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有19家中国制造企业。东营百强企业总数超过总数的1/5(22%)。
品牌建设:经济转型的重要起点
东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规划中的品牌建设,将其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他们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用品牌建设带动经济转型,调整结构,用品牌提高发展效率。如今东营的品牌建设呈现出品牌数量逐年增加、品牌价值和影响力稳步提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迄今为止,东营市已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一项,州长质量奖提名三项,州长质量奖提名三项。东营拥有5个中国名牌产品、138个山东名牌产品、29个山东服务名牌、32个中国驰名商标、92个山东驰名商标、95个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和4个地理标志商标。
在食品领域,有两个山东老字号。黄河口大闸蟹、华冠大蒜等6种产品通过了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其中黄河口大闸蟹品牌价值达到14.98亿元。
在进出口领域,建立了一个“国家出口轮胎质量安全示范区”和一个“国家出口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并成功建立了“国家铜和铜工业名牌示范区”。
在工程领域,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项,国家质量工程银奖1项,山东省建筑工程质量泰山杯奖44项,东营市建筑工程质量金州杯奖314项。品牌建设的扎实推进有效提升了东营的质量水平。
各部门共同努力:协调合作推进品牌建设
东营市在品牌建设中,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品牌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发展改革部门将服务业品牌建设列为东营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监部门以创建质量强市为抓手,积极开展质量、标准化和计量服务,加强检验检测技术支持,大力推进卓越绩效管理,进一步提升企业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水平。
工商部门积极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深入企业听取意见,解决难题,支持和引导企业进行商标注册和保护。
经济和信息部门开展了一场扎实的运动,提升“好山东”的品牌。全市1033家企业已经进入“好山东”平台。26家企业被组织参加“州长杯”工业设计竞赛。东营先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万达集团分别获得银奖和铜奖。实施制造业个人冠军培育和提升专项行动,推荐新发制药有限公司和山东恒业石油新技术应用有限公司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报告制造业个人冠军培育情况,促进了企业质量和品牌能力的提升。
商务部积极推动外贸企业开展ECE、GCC、ECE等国际认证,加大自主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有效提升了橡胶轮胎、石油设备等行业领先品牌在东营市的国际知名度。目前,市外经贸政策支持的方向和重点正在调整,将加大对国际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体系认证、标准制定和品牌推广的支持力度。
农业部组织评选东营市十大名优农产品,评选出半球牌小麦粉、赤中牌姚驴肉等十大品牌。积极培育区域农产品品牌,垦利大米、垦利黄河滩地小麦等两种农产品被认定为地理标志商标。
市金融办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意见》,引导各银行机构创新业务类型,开展以商标权和专利权为质押标的的融资业务。目前,共发放贷款10.5亿元,44件商标权和19件专利权被抵押。
食品药品监督、海洋渔业、林业、科技、旅游等有关部门。也根据各自的职责,扎实推进品牌建设,形成了各部门共同努力、共同管理的良好局面。
质量建设:中国石油装备制造基地
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依托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形成了集设备研发、制造、服务和国内外贸易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东营位于油田腹地,具有独特的优势。正是在这样的便利条件下,东营石油装备制造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展势头强劲。目前,东营主要石油装备制造业务占全国工业的1/3,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基地。2008年11月,中国石油化工协会授予东营“中国石油装备制造基地”称号。
这一时期,东营涌现出一大批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的高端产品企业。嘉里集团是集高端石油设备研发、油气田一体化工程技术服务、油气工程总承包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集团。它是中国最大的油气设备生产和服务提供商。近年来,以山东科瑞为首的中国油气行业民营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制造能力的提高,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在氮肥增产技术、氮肥设备制造和氮肥增产服务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嘉里集团坚持科技创新,不断加大人才投入,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和控制力度。尖端技术的突破不仅引起了同行的惊讶,也赢得了海外市场的青睐。科里集团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了良性的成本控制。科瑞集团以其卓越的性价比成为世界许多石油公司关注的中国企业。
万达集团是集石化、橡胶轮胎、码头物流、金融、贸易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企业总资产超过800亿元,占地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员工超过1.3万人,连续8年被列入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制造业500强。
万达集团总裁曾说过:“品牌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支撑。没有品牌,就没有主动性和竞争力。”如今的万达集团在走向国际化的早期就遭受了损失。它经历了一个追赶别人的过程。它努力实施商标战略,并在销售产品的地方注册了我们的商标。目前,公司拥有200多项国家专利,注册了9个马德里国际商标。独立品牌占出口产品的70%。产品出口到世界上162个国家和地区。
东营有着良好的发展环境。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战略的实施,为东营石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东营市各级部门也把加快石油装备产业发展作为培育和壮大先进制造业、推进山东加工制造基地建设的重要环节。
目前,东营石油装备制造业正朝着“建设世界石油装备制造基地”的方向加速前进,并全面进入。
转型与提升:强化传统制造业
东营市正在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从制造业大城市向制造业强市的跨越。东营大力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能力。着力提升和提升化工、造纸、轮胎、轻纺等优势产业。推进高科技生产、大规模产业发展和生态发展模式。
功能陶瓷材料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分支。然而,经过多年的精耕细作,山东国慈功能材料有限公司在功能陶瓷等先进材料的研发、生产等方面“精益求精”,诠释了中国制造业蕴含的“工匠精神”。
“当你认真的时候,你可以把事情做好,当你小心的时候,你可以把事情做好。”技术的不断进步、工艺流程的不断细化、产品性能的追求完美和完美是每一件中国瓷器的专业信念,也是流淌在每一件中国瓷器血液中、渗透到每一件中国瓷器精髓中的专业奉献。
“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测试出来的”是每一个中国瓷器的工作原则。小如坩埚,大如水壶,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序和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提炼、聚焦、精确、极端和追求卓越。严格的态度和对工艺质量的不懈追求,全国陶瓷人开发了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和技术,实现了电子陶瓷材料的国产化,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生产高档纳米钛酸钡的厂家和世界第二家生产高档纳米钛酸钡的厂家,也是最大的高纯纳米钛酸钡系列电子陶瓷材料和多层陶瓷电容器用功能陶瓷材料系列(MLCC)的厂家。
很多人都知道山东省东营市有一个大王镇,它是山东省唯一一个被列入国家“扩权强镇”改革试点的镇。大王经济开发区已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在乡镇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各种历史机遇汇聚在大王镇,把大王这个重要的制造业城市推向更高、更好、更快发展的战略地位。
华泰集团是大王镇的标志性企业。它是一家以造纸为主的国家500强企业。以生产白板纸和文化生活用纸而闻名的华泰,已经逐渐转向生产高附加值的高档新闻纸和包装纸。在过去的十年里,它已经投资了近100亿元。它从德国、芬兰、奥地利等国家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档彩印胶印新闻纸生产线,改写了国内高档新闻纸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目前,华泰每年生产200万吨新闻纸,新闻纸产量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出口占全国产量的60%。其产品出口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华泰集团新闻纸生产车间,全封闭高档新闻纸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在这个大车间里,只有几十名员工在不停地忙碌。在计算机控制室,两名工程师正密切注视着计算机屏幕。据了解,这是华泰进口的45万吨国际高档新闻纸生产线,只需要160多人。该生产线安全、环保、节能、高效。整个过程实现了水的全封闭循环利用。一吨纸只消耗8立方米的水,是传统造纸机的十分之一。
黄蓝发展:培育新型高端绿色产业
东营是一座因石油而建并繁荣的工业城市。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东营市决策者深刻认识到发展和转型的极端重要性,注重发展绿色经济和高端产业,支撑城市未来。
东营石油资源丰富,但东营人民并不满意。相反,他们放眼未来,瞄准“绿色”和“低碳”产业,大力发展发展速度为0+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城市的长远发展积累能量。东营市将合理布局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推广利用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支持生物质能发展,实施地热能应用示范工程和农村沼气推广工程,做好余热综合利用工作。
山东海利丰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秉承“质量让用户放心,服务让客户满意”的企业宗旨,根据合作模式的需要或客户要求,成立项目运营中心,承担项目运营服务。截至目前,山东海利丰已运营了22个供暖项目,面积超过1500万平方米,并开通了全国服务热线,为客户提供24小时及时优质的服务。
此外,海利丰还大力实施区域战略合作模式,与东营市、滨州市建立了区域战略合作关系,承接了区域地热利用项目,并以连片、区域合作开发的形式与政府和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完成了从传统项目承包向多元化区域市场开发的完美转型。目前,海利锋正与山东诸城、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洽谈区域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推广这一模式。
作为一家以科技为基础的高科技企业,创新是生命之源,海利丰更愿意将这种创新视为自然业务的“延伸”。从油田单位到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科技公司;除了能源系统供应商,每一个变化都是革命性的。
作为东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领跑者,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五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继续以扩大优势新兴产业规模、抢占竞争制高点为目标。继续加大吸引资本、智慧和技术的力度,构建技术、人才和资本三大支撑平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东营是以石油工业闻名的新城市,以创建国家优质示范城市为出发点,大力实施优质战略,坚持政府主导,注重质量,为品牌建设提供保障和支持。如今,东营在商标国际注册和自主品牌建设方面的良好经验和做法形成了独特的“东营经验”。今年,省长郭树清、副省长夏耕在省工商局提交的《关于在全省推广东营经验,通过国际商标注册培育自主品牌的报告》中做了重要批示。副省长夏耕专程来东营开展国际商标注册研究。
今年,国家将“工匠精神”提升到如此高的水平,以至于引起了所有制造商的关注。现在,东营,一个创业和创新的热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东营市政府的严格控制和引导下,行业的自律和创新,企业的坚守和传承,工匠精神的回归和发展,“东营质量大厦”和“工匠精神”必将成为城市的新品牌,使东营制造业的发展实现新的跨越。(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