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5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欧洲时报》7日发表社论《中德关系的成功密码》,称建交45年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国关系能够一次又一次站起来。出发点的核心是坚持开放、包容、共赢的态度,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相应的合作模式是中德关系发展成为“成功故事”的“密码” 文章摘录如下:中国习近平主席在他的任期内第二次访问德国。他把两国建交45年来双边关系的发展描述为一个“成功的故事” 那么,这种“成功”具体体现在什么方面,什么是“神秘”呢?梳理习近平对德国的访问,特别是他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会晤以及近年来中德两国的互动,不难发现两国关系至少在四个方面有所改善,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双边关系的特点。 第一,中德政治互信进一步加强 特别是,中德领导人之间的频繁互动已经成为政治互信不断提高的有力保障 这次德国之行是习近平三年后的第二次访问 三年前,中德确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方向;这一次,双方同意将中德关系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从德国的角度来看,默克尔自就任总理以来已经九次访华。他是近年来访华次数最多的大国领导人之一,已成为两国交往乃至国际关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种互信的加强与两国政局的稳定和治理的连续性有很大关系,也符合两国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共同认识和判断 政治互信的提高不仅有利于中德合作,也有利于规避当前世界格局调整中日益增加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此外,中德战略合作进一步扩大 为了应对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德两国都推出了各自的战略和计划。中间有许多相似和互补的地方。加强彼此的对接将有助于他们各自的战略。另一方面,他们可以抵御世界经济调整中的“消极因素”,如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 德国作为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受益者,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受益者,对当前世界经济调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着相同的感受 无论是之前积极加入“AIIB”,还是这次默克尔表示愿意在“一带一路”或“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框架下与中国加强沟通...这表明两国仍有更大的合作潜力 第三,中德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 中国和德国同属东西方文明,有很大的差异。所谓“国家的转折在于人民的相亲”,政治互信和战略合作的最终体现也归于两国经济社会的终结,即参与其中的企业和人民的利益感。 近年来,中德两国努力加强文化交流,推出了高层次的其他民族语言交流对话机制,并出台了许多具体措施来扩大交流的便利性。领导人也参加了个人示威。例如,默克尔在访问中国时开始喜欢上川菜。习近平曾两次访问德国,并有过足球经历 这些交流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从文明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它们对消除相互误解和隔阂有着微妙的影响 第四,中德全球治理合作进一步加强 当中国领导人访问德国时,人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中国继续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 近年来,中德两国在中欧层面的协调与合作可谓默契,这使得两国关系已经超越了双边范围,成为引领中欧关系的重要力量 两国也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例如,德国支持欧盟履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规定的义务,德国支持推动EU-中国投资协定谈判。当欧洲和美国之间存在分歧,并且在欧洲存在英国退出欧盟、恐怖袭击和难民等问题时,德国对空的对外合作并没有明显压缩。 在中欧层面以外,中德在国际组织和多边框架下的合作也取得了成果 例如,20国集团峰会在杭州和汉堡举行。两国不仅表示相互支持,还加强了议题设置的连续性,并不断探索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整合 事实上,默克尔和习近平在这次会晤中都提到了中德关系的这四个方面 双方一致同意深化政治互信,加强务实合作,深化人文交流,密切多边合作 习近平关于发展中德关系的四点建议也是围绕这四个方面展开的 建交45年来,包括中国和德国在内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国关系的核心是坚持开放、包容、共赢的态度,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相应的合作模式是中德关系发展成为“成功故事”的“密码” 作为中德、中欧关系的见证人和参与者,欧洲华侨华人也希望中德两国能够继续写“成功故事”,将“成功故事”升华到更高的层次,拓展到更广的范围 最新消息:宗祥朴谈端午节日期:2020-06-24 02:12:16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华媒热评习近平访德 解读中德关系“成功密码”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29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