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3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网布鲁塞尔1月18日电(记者郑江华,王子晨)“中欧旅游年”开幕式19日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大使日前在接受新华社书面采访时表示,“中欧旅游年”将拉近双方的距离,增进双方人民的心灵交流,为中欧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更多积极的能量。以下是采访的全文。
数据地图: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新华网发来了叶平凡的照片
新华网:请你介绍一下目前中国人赴欧洲旅游和欧洲人来华旅游的情况,如游客数量、增长情况、在出境旅游中所占份额、给双方带来的经济利益以及是否有签证便利措施等。
张明:欧洲是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的第三大目的地。据统计,2016年有349.17万中国公民访问欧盟国家。根据欧盟此前的统计,中国已经成为欧盟第三大客源国。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近年来,前往欧洲的中国公民数量迅速增加,2017年上半年的增长率为65%。中国游客不仅仍然喜欢意大利和法国等经典旅游目的地,还会转向中欧和东欧等新兴旅游市场。例如,受热门电视剧的影响,去年克罗地亚的中国游客数量增加了10倍。来自欧盟国家的游客数量也相当可观,2016年达到3108100人。
为促进中欧包括旅游在内的交流,促进人员交流被列为中欧合作的“五大平台”之一,并正在积极推进。根据双方达成的共识,欧盟已在15个没有成员国使领馆的中国城市开设签证中心,极大地方便了中国游客申请签证。目前,双方已开始讨论一系列促进人员交流的协议,旨在为普通护照持有人提供签证便利安排。对于想欣赏彼此美丽风景和灿烂文明的中国和欧洲游客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新华网:2016年,第18届中欧领导人会议宣布2018年为“中欧旅游年”。设立旅游年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为什么选择威尼斯作为开幕地点?旅游年期间双方还将举行哪些活动?
张明: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涉及领域广,产业链完整。它在促进增长、扩大就业和促进消费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日益凸显。欧洲旅游业高度发达,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供了1200多万个就业机会。以旅游年为契机,深化中欧旅游合作,双方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巨大的旅游市场可以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达到1+1+2的效果,为中欧务实互利合作创造新的亮点。
旅游年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旅游是增进中欧人民相互了解和认知的有效载体,在促进中欧文化交流、夯实民意基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欧关系只有在人民心连心的情况下才能稳定和深远。可以说,旅游合作不仅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新动力,也是深化中欧人民友谊与合作的新平台。2018年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5周年,将其命名为“中欧旅游年”,将极大地促进中欧关系的全面发展。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