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18字,读完约5分钟
图为美国洛杉矶好莱坞环球影城。 资料图片
近日,一篇华裔“自媒体”“网红”闯进好莱坞的报道登上了美国《世界日报》。“网红”詹妮在视频网站上拥有大量粉丝,每条视频的浏览量达到几十万甚至数百万。在网络爆红后,一些电视和电影角色也开始找上门来……众所周知,在传统影视圈中,华裔演员、导演等想要出头都非易事。如今,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似乎正扭转这一态势。
华裔“网红”不断涌现
据报道,詹妮8岁从广州移民到美国,和许多华裔学生一样,大学时主修商科。舞蹈演员出身的她虽然一直梦想舞蹈和演戏,但也只是在大型影视公司供职商业部门。在面对媒体时,她坦言,“我觉得不可能成为演员,美国的电视电影中少见华人或亚裔”。
的确是如此,亚裔面孔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美国主流媒体圈的边缘。“在电视上偶尔能看到华裔面孔,但是并不多,很难给我留下什么印象。”生活在美国多年的崔依依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坦言,“所以你要让我说出几个常见的华裔演员,我就想到了刘玉玲。”
对于大多数美国华裔来说,想要成为家喻户晓的“红人”是一件很难的事。不过,近年来华裔“网红”不断涌现,成名不再遥不可及。
“我在网上有关注美妆博主、搞笑视频博主,他们很多就是华裔,还有一些漂亮时尚的中国留学生。”生活在美国的华裔青年艾米莉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人称“华人小胖”的黄谷子,是大型视频网站上的知名博主,他在视频网站建立自己的频道发布作品,凭借着视频优秀的创意和精湛的特效,至今已获得超过700万的拥趸。就连凯文·波拉克、艾丽莎·杜什库等主流的演员也参与过他的拍摄。
美国华裔“冯氏兄弟”冯缔文、冯缔雄因为他们会吃的嘴,在当地有着响当当的名声。“冯氏兄弟美食介绍”系列视频还越做越火,2015年底他们在电视台开辟了一档美食旅游节目,成功进入主流社会。
新媒体创造新机会
美国《世界日报》日前刊文称,美国主流影视圈中,亚裔常被边缘化难以出头。《纽约时报》2016年2月曾刊登了一系列对美国影视行业内部人士的访谈,其中很多亚裔电影从业人员表示,作为美国最为发达的行业,娱乐业其实缺少相关的包容性。
王楠乔是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一名在读博士生,他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美国虽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是社会观念中仍有“白人至上”的顽症;同时由于白人是社会消费的主体,对于好莱坞等主流影视圈子来说,白人会更受青睐。
与传统主流影视圈子将有色人种边缘化不同,互联网新媒体却向所有种族敞开了怀抱。《世界日报》援引分析认为,网络的普及是造就现今不断涌现出亚裔“网红”的原因,无论是走红的化妆高手、跳舞达人以及各领域的视频博主,这些亚裔“网红”们原本就存在,直到网络新媒体的出现才得以迅速蹿红。上一代亚裔移民可能没有条件和机会,但现在不一样了。
“互联网的普及冲击了传统的造星方式,网络几乎是现在信息传播最快、覆盖人群最广、用户消费能力最强的平台。”电影从业者白一然分析,“对于大众而言,互联网将造星过程变得更个性化。这不仅是美国华裔‘网红’,也是世界各地的‘网红’涌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崔依依认为,须有一技之长才能通过网络收获主流社会的认同。“还要看机会,老天眷顾了就红了。”她补充道。
在时尚领域,华人“网红”磨虹曾入选《名利场》杂志评选的“2013全球最佳着装榜”,与她一同上榜的有英国凯特王妃和“辣妹”维多利亚。据报道,2007年从广西移居美国后,她当起了家庭主妇。为了充实生活,她萌生了写时尚博客的念头,希望把照片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没想到从最初的“路人”气质,转变到“时尚女王”,她受到了不少媒体的关注,积累了超过40万的粉丝,成为不少品牌炙手可热的合作对象。
成名不易勿忘初心
“我想过向‘网红’这方面尝试,毕竟被人关注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艾米莉坦言道。她是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的一名大学生,目前在社交应用照片墙上已拥有近千名粉丝,但现在她已经放弃了“网红”梦。“这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我实在忙不过来。而且生活会被网络和手机填满,学业将很难兼顾。”
对那些已经成名的“网红”而言,许多也难逃“过气”的命运。白一然说:“网络传播越简单,意味着竞争越激烈。明星尚且很难一直火下去,更何况大浪淘沙的小‘网红’。”
正因如此,一些人为了“火”,往往会做出疯狂的举动吸引眼球。詹妮曾表示,“社交媒体有时可以成为很肤浅的媒介,容易让人迷失”。她在媒体上呼吁,想要成名的年轻人勿忘初心,保持真我。
对于美国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华裔“网红”,白一然认为,能成名就证明其具有市场价值。随着华人在美国的不断增多,加之中国电影市场的显著增长。对于资本来讲,具有一定号召力的“网红”都是投资的优选,所以在好莱坞等主流影视圈看到更多的华裔“网红”将属正常。
崔依依也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华裔家长对网络提起了兴趣,他们支持孩子通过直播等方式经营特长和爱好。她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将成为华裔青年摆脱刻板印象,展现个性与才华的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