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9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法兰克福8月24日电。时事通讯:听德国朋友讲中国故事
于维汉
“最近我每年去中国三到五次,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去了大约50次了……”德国曼海姆市前第一副市长诺贝特·埃格尔23日表示,自1972年中德建交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飞速发展,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一天,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举办了第三届“对话总领事”,主题是“中德、友谊和使者”,邀请了领事区的许多德国朋友分享中国故事。
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王顺青表示,10年来,爱格致力于加强中德两国友好关系和人文交流,不仅促进了曼海姆与青岛、镇江的友好交流,也促进了两国青年学生的交流和学习。2008年和2012年,他分别举办了以“丝绸之路”和“中国现代建筑艺术”为主题的大型展览,甚至将中式园林带到了曼海姆。
埃格告诉记者,1987年第一次去镇江时,他被极具特色的中国园林所吸引。"一个小花园有如此丰富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从那时起,他就有了将中国江南园林艺术带到德国的想法。
他介绍说,曼海姆中国园林的建设成本来自私人捐赠。整个花园项目从规划设计到资金准备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然后花了10个月才完成。所用的建筑材料从镇江港开始,穿过海洋到达曼海姆。
不仅如此,埃格尔还把许多德国人带到中国来体验古代东方文明和中国的现代化。
在活动中,播放了埃格尔和曼海姆演奏乐团前往中国进行交流的视频。在视频中,一个德国女孩说:“我以前对中国一无所知。”我到上海后,看到这里的摩天大楼,我很震惊。”
2017年是中德建交45周年。今年以来,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举办了一系列“对话总领事”活动,希望通过分享中德友好使者的中国故事,进一步促进两国民间交流,推动中德关系进一步发展。
“1985年,我去了中国西藏,那里的风景让我着迷。德国莱茵-普法尔兹德中友好协会主席莫尼卡·克鲁芬(Monica Klufen)介绍了她20世纪80年代去中国的经历。
克鲁芬说:“当时,很多读者希望通过我的书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那时,人们了解这个遥远的东方国家的途径有限,他们的书非常受欢迎。
此后,克鲁芬还致力于加强两国青年交流的项目。她走访了中国的农村家庭,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实现他们的梦想。
她说当时大多数中国人不会说英语。“但是现在情况变了。在中国的大城市,很多人会说英语,现在越来越多的德国人会说汉语。”
77岁的作家卡尔·海因茨·加斯(Carl Heinz Gass)说:“我的票务记录显示,我去过中国289次。”
加斯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他学习中文,并持中国驾照从青岛一路开车到杭州,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对中国的热爱。
在这一天的活动中,仍有许多德国朋友像他们一样对中国产生了感情,并致力于促进中德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