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52字,读完约3分钟
中新社江门8月30日电近50名“杨博士”在同一个家乡——广东华侨之乡崇文接受再教育并一举成名
中国新闻社记者郭军
西村位于广东省台山市白沙镇,是著名的“医生村”。自1924年以来,西村已经诞生了近50名“外国医生”,他们大多毕业于哈佛、哥伦比亚、伯克利、斯坦福、密歇根大学、卡尔加里、多伦多等著名的欧美大学。
乡镇小学走出大医生
90多年前,30出头的黄俊捷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时,他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西村数百年来的第一位医生。
“爷爷在白沙峪的阁楼和学校里接受启蒙教育。后来,他独自去了广州光亚师范学院。毕业后,他回到村里的鲜少学校当了8年的小学校长,这给小学带来了无法做的事情。”台山市白沙镇崔莹中学副校长、“医生村”文化建设顾问黄载告诉记者。
“当时,台山县督学来学校视察,觉得爷爷当乡镇长资历太深,就鼓励他到外面去!”黄仔说,黄俊捷后来去美国工作学习,四年后获得博士学位。
从学校回来的黄俊捷被任命为广东省民政厅广东中心区巡视员。“爷爷当时很有名。当台山师范学校处于学习热潮中时,家乡的海外同事特意请爷爷来处理,事件终于平息了。”黄载说,作为西村的第一任医生,黄俊捷对西村后来的学生影响很大,大家都以他为榜样出去学习。
三个医生在一个村庄和两条小巷
"西村博士镇在解放前非常有名."黄载说:“当时西村的五位医生,学成后都回到中国和家乡工作,事迹很快传开了。”
这五位博士分别是(法学)、黄(化学)、(经济学)、黄(医学)和黄(化学)毕业于20世纪20-40年代。黄指着村子里的一条巷子,告诉记者和当年就是从这条巷子里出来的。
黄培坤的家庭“有两代六个医生”,在村里被称为“医生家庭”。长子黄,英国经济学博士,长女简丽中,美国社会学博士;二儿子黄朝勋,加拿大化学博士,二儿媳陈婉娴,美国化学博士;黄的两个儿子黄和黄天华都是美国医生。
如何打造“医生之乡”?
在江门五邑地区,西村的“医生村”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武夷大学广东华侨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梅伟强告诉记者,与西村相比,新会顾靖镇的皇家村和台山段分镇的高原村并不逊色。
"崇文重教祖训."梅维强说,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后的第二年,梅氏家族在家族祠堂里开办了一所蒙古学校。西村的鲜少学校早在1908年就由出国在村里谋生的华侨创办。这是许多医生开始启蒙教育的地方。
“光复会的人受科举文化的影响,他们都知道读书有出路。从这里出去的孩子基本上都要学习。”黄仔说,侨乡在村里创造了留学的风气。他所在的大林里村(西村管辖的自然村)有200多名注册居民,另有400人居住在海外。“我爷爷正在看书。去过国外的人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他们都在外面学习。榜样的力量非常重要。它是海外华人的故乡,在这方面必须有一个榜样。”(结束)
编辑: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