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8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布鲁塞尔8月31日,特写:爱跨越国界

新华社记者潘

8月31日18: 00,在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的礼堂里,一场回答问题的特别热潮正在进行。

"中国的首都是北京、上海还是广州?"

主人的声音没有降低,但是温柔的手一只接一只地举起来了。

“北京!”一个12岁的女孩喊出了标准答案,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随着一份漂亮礼物的送达,大约30名黑发黑眼黄皮肤的孩子和他们的金发蓝眼的随行父母精神焕发。

"春节期间,中国人吃饺子或月饼吗?"

"阿拉伯数字、火药、造纸术,哪一项不是中国的四大发明?"

"茶、丝绸和葡萄,哪一种不是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出口到欧洲的?"

……

一系列与中国相关的话题被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地成功回答。现场充满了兴奋和笑声,他们总是沉浸在快乐和和平的气氛中。

来自比利时24个家庭的大约30名儿童是这次“比利时收养中国儿童家庭聚会”的主角。

意思是“家在世界上,根在中国”。他们的亲生父母是中国人,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很小就被遗弃,然后被比利时家庭收养。今天的聚会讲述并传达了这种跨越国界的伟大爱。

在晚会上,比利时联邦参议院欧洲事务司司长蒂姆·德邦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去年,他2006年从河南收养的12岁的孩子告诉他,他想了解一个真正的中国,而这是当地报纸和电视台无法实现的。

特写:跨越国界的爱

因此,他给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曲星写了一封信,表达了类似的愿望。出乎意料的是,他很快就收到了大使馆的回复,而曲大使也坚定了举办晚会的决心。经过使馆各方的努力寻找和联系,它终于促成了当晚的聚会。

特写:跨越国界的爱

据瞿大使介绍,近年来,包括比利时在内的欧美国家收养中国儿童的现象呈上升趋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收养制度非常规范。

安乔和他住在比利时利尼的妻子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在2002年和2004年从甘肃和江西收养了两个女孩,现在一家四口非常幸福。母亲维罗尼克在当地一所中学担任历史教师。她说:“在收养过程中,中国有关部门的程序是透明和规范的,这是令人放心的。”

特写:跨越国界的爱

比利时法律对收养外国儿童也有严格的规定。申请人不仅需要有针对性的培训,还需要相关司法部门对其个人身份、收入和信用等级进行综合评估。

2006年从河南领养了一名女婴的小学教师戈森多罗蒂(Gohsens Dorotei)说:“我等了三年半才收到在中国领养一名女婴的通知,那天是我女儿的生日。”她真是上帝赐予的最好的礼物。”

孩子被收养后,生活、教育和娱乐的费用对一个家庭来说肯定是一笔很大的开支。然而,没有一个家庭把它当作负担。相反,他们强调从孩子身上获得的爱。因为孩子来自中国,一些父母对中国有特殊的感情。

特写:跨越国界的爱

瞿星大使在现场的发言“你们不是客人,我们是一家人”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在《被采访》中,所有的孩子都为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代而自豪。

来自比利时列日的卡波内蒂说:“我的祖籍是意大利,我的妻子是比利时人,我们的两个孩子都来自中国。”在我们家,他们是大多数!”他自豪地告诉记者:“我的儿子涂来自福建,因先天性心脏病被遗弃。现在他身体状况良好,将于10月前往阿根廷参加2017年世界青年射箭锦标赛,他非常有希望代表比利时参加2028年奥运会。”

来源:联合新闻网

标题:特写:跨越国界的爱

地址:http://www.longtansi.com.cn/news/28383.html